初一至初三全部边塞诗(100句)

2023-02-25 10:43:00 0 59

一、初一至初三全部边塞诗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3、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5、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6、第一句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点出了秋高气爽,月色特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第二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7、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8、上阙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词人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词人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9、和“燕”,抓住初春季节特征,描绘出盎然生机的景象;用“争”和“啄”两个动词,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有趣,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颈联写花草。“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生机勃勃。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10、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1、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12、(诗词赏析)这首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13、《水浒传》,又称《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智取生辰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1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5、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思念的感情,浓缩到了“故园菊”上。“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第四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这种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的战乱图。

16、(写作特点)①气势雄浑,意境壮丽。②虚实结合,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

17、初中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18、开篇“十五”与“八十”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诗的最后两句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19、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20、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莫问”二字,令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

二、初中古诗边塞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写作特点)①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写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②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4、代表作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雪》《风筝》《孔乙己》《故乡》《社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5、第一句述访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又展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也不需要同情,而是需要理解,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这样就引出了第二句“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

6、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7、(写作特点)①气势磅礴,音调豪迈。②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使梦幻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词人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8、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9、尾联是点睛之笔,点明酬赠之意,表现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1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1、离别之诗,抒发对家乡的思念。

1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1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4、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16、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提倡变,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等。《伤仲永》《登飞来峰》。

17、塞下曲 (唐)卢纶

18、“风掣红旗冻不翻”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奇寒,也勾勒了一幅奇异壮美的画面。

19、唐代李白《送友人》

2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三、初中所有边塞诗

1、(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写作特点)①语言形象凝练。②意境开阔,格调高昂。③直抒胸臆。

4、使至塞上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5、首联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来袭、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揭示出敌兵来势的凶猛,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也衬托出将士们临危不惧、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两军激战的惨烈,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悲壮气氛,为下面写援军的到来作了必要的铺垫。颈联中“半卷”二字意在表现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怜易水”既表明交战地点,也暗示将士们具有壮怀激烈的豪情。这两句整体表现了将士们面对困难毫不气馁。尾联运用战国时期燕昭王放置千金在黄金台上来招纳贤才的典故写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直接抒发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升华了主题,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6、(诗词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表现了诗人的一种豁达情怀。

7、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

8、塞(sài)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10、(写作特点)①感情基调高昂。②语言刚健清新。

11、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12、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材(电子版)

13、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5、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17、颔联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

18、唐代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19、奔赴前线,十年征战第四段,概括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

20、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四、初一初二初三的边塞诗

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是我国诗人当中创作数量最多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一~四句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一二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江南夏雨图。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清新恬静、和谐美妙。“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写作特点)①上阕着重写景,为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②下阕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③运用典故、互文。

7、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8、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9、颔联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10、表现对年华已逝,好景不长的感伤。

11、2018中考语文都考了哪些名著

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3、以上内容大部分被恶意举报了,不能直接付费购买了

14、(诗词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15、(诗词赏析)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写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从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16、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7、尾联的出句,好像诗人就站在读者面前。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这种典型环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颔联中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

1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9、(诗词赏析)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词人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

20、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五、初中边塞诗大全100首

1、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2、(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3、《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之间的斗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杨修之死》

4、“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5、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6、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8、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9、九至二十四句从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上,反复渲染追求过程的艰难,凸显男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10、三四句,就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像“飞雪”一样漫天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为“晚春”添色。

1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12、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13、海淀二模: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5

14、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15、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晏殊)

16、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17、(写作特点)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18、《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部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1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0、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