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龙点睛张僧繇
1、唐·张彦远:张僧繇点曳斫拂,依卫夫人笔阵图,一点一画别是一巧,钩戟利剑,森森然,又知书画用笔同矣。(《历代名画记》)
2、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
3、围观看画的人便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画上龙眼睛呢?”他解释说:“眼睛是整条龙的关键,画上眼睛,龙就充满了精神,就会飞走了。”
4、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翻译: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点眼睛,他时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荒诞,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仍在那里。”
5、张僧繇所画佛像“面短而艳”的“张家样”式,是与其他人物画大家进行区分的明显标志。
6、张僧繇引书法用笔中的“点、曳、斫、拂”等方法入画,这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技法,同时也给画面带来了新的形式。
7、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不点睛者皆在。
8、反义: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点金成铁、一语道破、南辕北辙
9、综上观之,画龙点睛张僧繇,家在金堂云顶山,绝非妄言啊!
10、唐·张怀瓘:姚最称:“虽云后生,殆亚前品。”未为知音之言。且张公思若涌泉,取资天造。笔才一而像已应焉。周材取之,今古独立。(《画断》)
11、据说,梁武帝每当想念分封在各地做王的儿子时,就派张僧繇去把他们的像画了带回来。这些像画得神情毕肖,使梁武帝看了如见其人。
12、(反义词):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点金成铁、一语道破
13、所繪的山石不勾勒輪廓的技巧,即沒骨法。
14、释义:比喻把不好的文字改好。
15、(出处):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
16、”张僧繇的作品有《二十八宿神形图》、《梠武帝像》、《汉武射蛟图》、《吴王栠武图》、《行道天王图》、《清溪宫氠怪图》、《摩纳仙人图》、《醉僧图》等,分别著录于《宣和画谱》、《历代名画记》、《贞观公私画史》。
17、一次,人们听说张僧繇在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安乐寺画龙,大家奔走相告,争着前去看个究竟。
18、他同时又善于吸收和消化外来艺术的表现手法,据记载,他曾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一乘寺用天竺(今印度)传入的凹凸画法创作壁画,所绘物象,远观具有立体感,近视则平,因此该寺又被人称为凹凸寺。
19、出处:汉·刘向《列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化金,以足逋赋。(白话文:许逊是南昌人。晋代初期担任旌阳县令,通过把不好的文字改好,来缴纳赋税。)
20、近义:锦上添花、点石成金
二、画龙点睛张僧繇最擅长画什么
1、虎!因为中国传统过年耍龙舞狮,总要对舞狮前对狮进行一个画龙点睛的过程,而狮又是猫科动物,而虎也是猫科动物,所以是虎!!!
2、张僧繇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除了画之外,他还善于雕塑,有“张家样”之称......后人评价说:“张、吴之妙,笔才一像已应焉。”这里的“张”就指张僧繇,后人把张僧繇也尊为“画家四祖”之在四祖中,张僧繇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3、是的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4、不到半天工夫,他就画好了四条龙。可是这些龙的眼睛都没有画上。
5、有个叫张僧繇的人,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四条龙栩栩如生但是人们奇怪地发现)却没有画上龙的眼睛。他常常跟大家说:“如果给龙画上了眼睛龙就会飞走。”人们觉得他的话听起来荒诞不可信,就点上了一条龙的眼睛。(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一会儿,雷电交加,一条龙穿破墙壁腾空飞起。其他没点眼睛的龙还安然在墙壁上。
6、张僧繇的“疏体”画法,至隋唐而兴盛起来。后人论其作画用笔多依书法,点曳斫拂,如钩戟利剑,点画时有缺落而形象具备,一变东晋顾桤之、南朝宋陆探微连绵循环的“密体”画法。
7、锦上添花,汉语成语,拼音:jǐnshàngtiānhuā,释义:意指在美丽的锦织物上再添加鲜花。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申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8、哈,这个问题有点深度了,首先简洁的说下张的绘画特点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具体的可以参考其资料)张僧繇之前的中国美术基本都是以线造型,其中以顾恺之的影响最大,从顾的绘画风格可以看出当时的绘画还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可以说神似更恰当。张则开创了绘画的新风格,以至于影响了后世几百年(张家样)可以说张僧繇让绘画的审美世俗化了。虽然现在已经找不到张得真迹,但从记载中可以判断张的绘画是倾向于具象写实的,并且水平还不低。画龙点睛的故事说明张的写实水平极高,对物象的描绘惟妙惟肖,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9、《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绢本设色尺寸:纵5厘米,横47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10、据《建康实录》所载:“一乘寺,梁邵陵王纶造,寺门遗画凸凹花,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造,远望眼晕如凹凸,近视即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云。”
11、他在金陵安乐寺的粉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画眼睛。他常说:“给龙画上眼睛,龙就要飞走。”
12、张僧繇对绘画的另一大贡献是吸收天竺(今印度)佛画中的“凹凸花”技法。
13、有的人听了将信将疑,有的人则认为荒诞不经。于是,你一言,我一语,一定要张僧繇给龙点上眼睛试试。
14、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15、很多人认为说张僧繇是吴兴人,是同治《湖州府志》里证实了的。那么,《湖州府志》是怎么证实的呢?《湖州府志·人物·艺术》在《张僧繇》里说“张僧繇,吴兴人。”理由是出自“姚最《续画品》”。认为“最,武康(吴兴郡所辖县)人。从梁入周,其时目击,当不妄指他郡人为吴兴人也。”原来是这样证实的!按前所述,《续画品》里那句“五代梁时吴兴人”,“则决不出最手,盖皆后人所益也”,那么这样的证实就是“妄证”了。后人再以此为据,就更是以讹传讹了。
16、生卒年不详,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南朝著名画家。他在仕途上一直较为顺利,在梁武帝时做过武陵王国侍郎、吴兴太守,掌宫廷秘阁绘事,后来又历任右军将军、吴兴太守等职务。张僧繇吸取天竺(今印度)佛画中的“凹凸花”技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明暗法、透视法,一改魏晋以来人物画的“秀骨清像”型,而致力于形体的空间塑造,从而创作出一种与以往大不相同的丰满健康、华艳悦目且具有立体感的新形象,这是绘画技法上的一大进步。他还是专绘寺院佛像的高手,被后世奉为楷模,称之为“张家样”。张僧繇在艺术表现的传神和逼真性方面达到了一个前所未及的崭新高度,包括“画圣”吴道子在内的很多大画家都深受他的影响。可惜他的画迹今已不存。。
17、秦牧《车窗文学欣赏》: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18、张僧繇拗不过大家,只好拿起笔来。当他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时,刹那间,电光闪闪,雷电轰鸣,两条龙破壁飞去。
19、他同时又善于吸收和消化外来艺术的表现手法,据记载,他曾在建康(今南京市)一乘寺用天竺传入的凹凸画法创作壁画,所绘物象,远观具有立体感,近视则平,因此该寺又被人称为凹凸寺。
20、据传他又创造了一种不用轮廓线的“没骨”法,全用色彩画成,改变了顾陆以来的瘦削型的形象,创造出比较丰腴的典型,画人“面短而艳”。张怀瓘评语“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
三、画龙点睛张僧繇为什么不点睛
1、丰满艳丽、雍容华贵的泱泱大唐风范才是这一风格的成熟形态。没有张僧繇“面短而艳”的人物造像风格的奠定,就不可能达到唐朝雍容大度、丰满健康、蓬勃向上的人物造像顶峰。顾陆相去已远,张僧繇是对隋唐影响最大的画家。
2、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他都擅长画龙点睛。
3、张僧繇,字号不详,吴郡吴中人(今江苏苏州),南北朝时期梁朝大臣,古代著名画家。
4、(近义词):锦上添花、点石成金
5、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
6、“画家四祖”是指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与他的学生陆探微,南朝画家张僧繇及唐代画家吴道子。在四祖中,张僧繇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7、张僧繇最让国人津津乐道的,便是那段脍炙人口、名传千秋的“画龙点睛、破壁飞走”的传说,虽然只是个故事,但是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张僧繇绘画技艺的认可。
8、部分文字和美图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
9、历代文献中,著录了他所画的23处寺庙壁画遗迹,也记载了他的传世画著有《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梁武帝像》、《汉武射蛟图》、《吴王格武图》、《行道天王图》、《清溪宫水怪图》、《摩纳仙人图》等,分别着录于《宣和画谱》、《历代名画记》、《贞观公私画史》。张僧繇的绘画真迹,已无从探知,唐代梁令瓒临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倒还流传在世,现藏于日本大坂市立美术馆。从影印本看,作者是以细画见长。这虽不能使张僧繇的艺术特徵完全再现,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原作的某些特点,对研究张僧繇的技法风格,仍不失为现在所能有的唯一资料。
10、画龙点睛出处: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
11、张僧繇对绘画的另一大贡献是吸收天竺(今印度)佛画中的“凹凸画”技法。所谓凹凸画法,就是现在所说的明暗法、透视法,这在中国本土绘画中是没有的,这种方法对于形体的空间塑造有很大帮助,能使画面具有立体感,收到逼真的效果。
12、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亦精肖像,并作风俗画,兼工画龙,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传说。他曾在建康一乘寺门上用天竺(古印度)画法以朱色及青绿色画“凸凹花”,有立体感。
13、画龙点睛的故事说明张僧繇的写实水平极高,对物象的描绘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14、据传他创造了一种不用轮廓线的“没骨”法,全用色彩画成,改变了顾陆以来的瘦削型的形象,创造出比较丰腴的典型,画人“面短而艳”。
15、另外,还有一传说:润州兴国寺,苦于有鸠、鸽,栖息屋梁上,秽污(指鸟粪弄脏神佛的)尊容。张僧繇乃于东壁画一鹰,西壁画一鹞,皆侧首向檐外看。从此以后,鸠、鸽等鸟雀,不敢再飞到这里。污脏即除。可见他的绘画技巧,出神入化,惟妙惟肖,相当高超。
16、答案:马。(理由)因为龙的各个部分是别的动物一部分组成的,比如龙爪,就是画鹰的爪,龙鳞,就是画鱼的鳞,龙角,就是画鹿的角,画龙头,就是画马的头,头包括眼睛鼻子脸等,所以画龙的眼睛,就是画马的眼睛。
17、“(大同三年)置一乘寺,西北去县六里……寺门遍画凹凸花,代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成,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极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
18、他的艺术手法简练,富于变化,创造了一种“笔才一像已应焉”的画法,与唐代的吴道子一同被后世推为疏体的代表,与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密体各擅千秋之誉。
19、张僧繇,南朝画家。吴中(今苏州市)人,一说吴兴(今湖州市)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6世纪上半叶。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曾任武陵王国侍郎,以后又任直秘书阁知画事、右军将军、吴兴太守等职。
20、为什么不给龙点上眼睛?——曰:“点之即飞去。(他回答说:“眼睛是龙的精髓,只要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的。”)为什么又给龙点上了眼睛?——人以为诞,因点其一(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认为他是个疯子。没想到他提起画笔,运足了气力,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立刻乌云滚滚而来,突然电闪雷鸣,两条蛟龙腾空而起,人们惊得目瞪口呆,全都傻了眼了。)
四、画龙点睛张僧繇是个怎样的人
1、拼音:diǎnshíchéngjīn
2、又见于明代无名氏的《宣和画谱》。南北朝时期的张僧繇是有名的画家,画技非常高超。相传他在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条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但是都没有点上眼珠,令人看后总觉得有点美中不足。有人问他其中的缘帮,他说:“如点上眼睛,龙就要飞走。”人们对此非常怀疑,一定要他试一试。张僧繇被迫无奈,只好答应大家的要求,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谁知刚一点上,顿时乌云翻滚,雷电交加,两条龙果然破壁而起,飞走了。这个故事是人们仰慕张僧繇的绘画才能而编造出来的。
3、张僧繇从事绘画创作,构思敏捷,工作勤奋,数十年中,手不释笔。在技法上,能独辟蹊径,广收博取,曾将晋代女书法家卫铄《笔阵图》中的书法用笔方法融入绘画,使其更富于表现力。他的艺术手法简练,富于变化,创造了一种“笔才一像已应焉”的画法,与唐代的吴道子一同被后世推为疏体的代表,与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密体各擅千秋之誉。
4、汉语里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叫“画龙点睛”。这个故事来源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说南北朝梁代时的大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白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有点上眼睛。看画的人觉得奇怪,问他缘由。他总是回答:“不能点睛,点了,龙就会飞跑了!”看画的人觉得荒诞,硬要求他点上眼睛,他拗不过,便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须臾之间,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击破白壁。点上眼睛的两条龙便乘云飞去……
5、现有唐人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但已流往日本。他还善于雕塑,有有“张家样”之称。其绘画艺术对后世影响极大,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画家四祖。唐代画师阎立本(传世《步辇图》),画圣吴道子都深受其影响。
6、张僧繇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亦精肖像,并作风俗画,兼工画龙,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传说。
7、宋·陈师道:阎立本观张僧繇江陵画壁曰:“虚得名尔。”再往曰:“犹近代名手也。”三往于是寝食其下,数日而后去。夫阎以画名一代,其于张,高下间耳,而不足以知之。世之人强其不能而论能者之得失,不亦疏乎?(《后山谈丛》)
8、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多用于说话写作。
9、张僧繇所画佛像“面短而艳”的“张家样”式,是与其他人物画大家进行区分的明显标志。在此以前张怀瓘就认为:“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得其肉”即指僧繇之画,人物形体丰腴美艳,这种形象的出现与整个社会的审美风尚转变密切相关。“张家样”对后世影响很大,梁以后,张的风格成为二百多年间的主流画风。
10、(释义):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11、张僧繇(yáo)(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6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朝画家,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一说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以善画佛道著称,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亦精肖像,并作风俗画,兼工画龙,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传说。
12、近义:锦上添花、点石成金
13、张僧繇神奇的绘画技艺,使他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人谈起他时,都赞不绝口。但是,也有些人将信将疑。
14、释义: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15、鱼篮观音图费利尔美术馆藏
16、张僧繇画的飞禽走兽也同样栩栩如生。据说,他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兴国寺大殿的东墙画了一只鹰,在西墙画了一只鹞,吓得一些小鸟从此不敢在屋梁上做窝,在佛头上拉屎了。
17、《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唐梁令瓒摹)
18、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19、HUALONGDIANJING
20、张僧繇在技法上,能独辟蹊径,广收博取,曾将晋代女书法家卫铄《笔阵图》中的书法用笔方法融入绘画,使其更富于表现力。他的艺术手法简练,富于变化,创造了一种“笔才一像已应焉”的画法,与唐代的吴道子一同被后世推为疏体的代表,与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密体各擅千秋之誉,后人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并列为六朝三大家。
五、画龙点睛张僧繇读yao还是you
1、杨升庵死后60年,著名学者曹学佺在他的地方志著作《蜀中广记·画苑记》中也引用了杨的这句话“莹碧池在金堂县石城山清修寺傍,梁·张僧繇故居也。僧繇每画涤砚于池,至今水色犹黑,挹之则清。”并注明出处“出《蜀志补罅》”。可见曹学佺认为杨升庵的记述是真实可信的。
2、张僧繇的绘画真迹,已无从探知。唐代梁令瓒临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倒还流传在世(在日本)。不过从画面上看。张僧繇的画貌并不明显,张氏绘画的很多精妙技艺像点曳斫拂、简笔、凹凸法都无从辨识,或许是因为临摹者未能得其真迹拓写所致。只是画神人之体态、面目、衣饰倒还有僧繇“诡状殊形、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的特色。从影印本看,作者是以细画见长。这虽不能使张僧繇的艺术特徵完全再现,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原作的某些特点,对研究张僧繇的技法风格,仍不失为现在所能有的唯一资料。
3、有着这样神奇而灵异画技的大画家张僧繇,就是我们金堂云顶山人。
4、很是庆幸,笔者在早于曹学佺400多年的宋朝地方志著作《舆地纪胜》里又读到这样的记述。《舆地纪胜·景物下》这样说:“莹碧池,在金水县石城山清修寺之傍,画手张僧繇故居。人云‘僧繇每画,涤砚此池。’至今水色犹黑,抱之则清。”作者王象之时任潼川府文学(主管教育的官),当时,怀安军(治所在今金堂县淮口镇州城村)隶属于潼川府。所以王象之对怀安军的记述应该是有极高的可信度的。且此时离张僧繇的生活年代仅500来年。
5、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记载:
6、张僧繇对绘画的另一大贡献是吸收天竺佛画中的“凹凸花”技法,记载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凹花”,寺门遍画凹凸花,朱及青绿所成,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极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说白了就是立体透视,以及明暗区分,这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增添了奇光异彩。
7、反义词: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8、《太平广记》卷二一一“张僧繇”条引《朝野佥载》:“润州兴国寺,苦鸠鸽棲梁上秽汙尊容,僧繇乃东壁上画一鹰,西壁上画一鹞,皆侧目向簷外看。自是鸠鸽等不复敢来。”
9、遣qiǎn:本义是派,送,打发.如派遣、遣送.也作排解,发泄.如遣闷,消遣.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如须臾不可离.
10、画龙点睛主人公:张僧繇。
11、||《雪山紅樹圖軸》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2、但是如今张僧繇的绘画真迹,已经找不到了,只有现存于日本的唐代梁令瓒临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
13、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张)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两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14、拼音:huàlóngdiǎnjīng
15、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有一年,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牆壁上,画了四条龙。这些龙画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好像活的一样。游人纷纷前来观看,讚不绝口。但是,大家觉得美中不足的是,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于是,大家请求张僧繇把龙眼睛点上。张僧繇说:「如果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的!」他这话人们认为很荒唐,根本不可相信,就一再要求他给龙点睛。大家一再要求,他推辞不下只好挥舞画笔,把其中两条龙的眼睛画上。刚刚画完,只见雷鸣电闪,风雨交加,两条巨龙撞毁牆壁,腾云驾雾,凌空而起,飞向天空去了。没有画上眼睛的那两条龙,依然留在牆壁上。
16、古代画界中唐代张怀瓘评价说:
17、陈·姚最:张僧繇善图塔庙,超越群工。朝衣野服,今古不失。奇形异貌,殊方夷夏,实参其玅。俾昼作夜,未尝厌怠;惟公及私,手不停笔。但数纪之内,无须臾之闲。然圣贤矖瞩,小乏神气,岂可求备于一人。虽云晩出,殆亚前品。(《续画品》)
18、疑為晚明仿其畫風之作。
19、张僧繇以善画佛道著称,亦兼善画人物、肖像、花鸟、走兽、山水等。他在江南的不少寺院中绘制了大量壁画,并曾奉命给当时各国诸王绘制肖像,能收到“对之如画”的效果。他的“画龙点睛”传说颇为脍炙人口。
20、这人估计没人认识,但是关于他的故事其实人人都听过......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了很多寺庙,都让一位名叫张僧繇的画家去作画。有一年,梁武帝要他为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只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简直就像真龙一样,当时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可是人们发现,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