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元节和中元节是什么节
1、九:榕树放在家门口(据说,榕树是聚阴的植物)
2、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4、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5、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下元节是在农历十月十五日过的节。我们这边人们把下元节都提前过了,在农历十月十一就开始有人过下元节了,前去附近的大大小小的寺庙里面去烧香,祈祷菩萨的保佑,在菩萨面前许愿,保佑家人平安,保佑发大财,保佑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等等。过下元节不只是特定在一天过,从农历十月十一到十月十五的中午十二点之前是都可以过的,超过了十五中午十二点就不能够再烧香了,听老辈子们说,烧香是烧前不烧后的,过了十五的中午十二点再烧香就是对菩萨不敬,再烧香和许愿都不会灵验了。
6、看,上中下三元到这里也就齐全了。
7、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8、除夕。清明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大节。
9、神仙过生日,往往是最忙的时候。因为大多数人都会在神仙生日的时候去祈求,久而久之,就逐渐演变成了节日。所以十月水官大帝生日,就成了下元节。
10、“中元”即汉族传统节日“三元”之一。“元”是始、开端的意思,农历正月为一年之始,故称元月。古代术数家以第二甲子为“中元”,即农历七月这一天是汉族人祭祀亡故亲人、缅怀祖先的日子,也是重要的“八节”之一。
11、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唐代以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
12、三:乱踩冥纸(歌里唱的好:“路边的野钱,你不要踩~”)
13、“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
14、上元节吃汤圆:“元宵节”做为食品类,在中国也日益突出。宋朝,民俗即时兴一种元宵节吃 的奇特食品类。这类食品类,最开始叫“浮元子”后称“元宵节”,商人还美名其曰“金币”。北方地区“滚”元宵节,南方地区“包”汤团,它是二种作法和口味都不一样的食品类。
15、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16、“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17、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18、学术上普遍的观点是,三官信仰源于古代对于天、地、水的祭祀。《仪礼》的《觐礼》篇就说:“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讲的就是祭祀的方法,是火祭。直到东汉时期,张天师将这种方式引入道教科仪,驱灾治病。再往后,民间对于三官的信仰,就越来越昌盛了。
19、大家伙都会立刻抖个激灵!
20、下元节:为农历十月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七月十月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二、上元节是什么节?
1、十五:拖鞋整齐的放床边(最好前后倒换)
2、五:晚上晒衣服(下雨了,晒衣服会湿啊!)
3、很多南方的小伙伴都知道“中元节”,就是农历七月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北方,都叫“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
4、下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很多人不知道下元节是几号,是在农历的十月下元节是水官为了解厄。
5、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三官大帝降临人间的日子,分别称作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上元节很著名,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在七月很多人也都知道这是鬼节;唯独下元节,知道的人就少很多,下元节的日子是:农历十月十五。
6、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有很多事情都是有着关联的,那么对于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这三个节日,他们在上中下方面可能是有一些关联的,那么这些节日又存在着什么样的一些联系了?人们也可以去进行一下了解,尤其是这三个节日之中的风俗文化。
7、总之,还是那句话别自己吓自己,要科学,不要迷信,
8、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埂上挂五色纸。
9、农历十月是古老的“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诞”、“下元水官节”。
10、今天是元宵节,又叫上元节。
11、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12、三元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称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称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称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13、上元节和下元节是什么时候
14、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15、广告及合作QQ:2377854025
16、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唐代以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七月十月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17、中元节,又称七月半、七月祭祖节、盂兰盆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即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18、过节的注意事项您都get到了吗?!
19、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
20、祈愿神灵:下元节是道教中水官大帝的生日,在乡村会有祭祀活动,祭祀水神,有消灾解厄、祈求丰收的美好寓意。例如有的地方会在田头祭祀,是为了祈求在枯燥的冬天庄稼地润泽,农作物可以安全过冬。
三、中元节与上元节
1、当然也有不恐怖的名字,叫七月半。
2、陕西: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3、中元节吃面条羊:旧京及东北地区的乡村,民俗时兴七月十五由外祖父、小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风俗习惯。传说故事此风俗习惯与沉香木劈山救母的传说故事相关。此后民俗留有了小舅送活羊的风俗习惯,之后慢慢演化为送一正对面羊。
4、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5、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6、十九:忌说鬼字(世界根本没有,说它干嘛)
7、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8、分别是元宵节、鬼节、元佳节,我们对月亮有深厚的感情,所以说才会有如此多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自然也会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和月亮有关,而这三个节日的时间分别是一月七月十月都是在月亮最圆的时候举行,所以说我们才会如此的重视。元宵节是现在我们还喜欢过的节日,在这样的一个节日里面我们有很多的传统,在这个节日里面我们可以吃汤圆、逛庙会、猜灯谜这都是我们一年当中最快乐的时光,在一年最开始的时候我们都能如此的开心,这样预兆着我们的一年都是幸福的一年,具有吉祥祝福的意义。
9、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
10、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11、下元节吃米果:农历十月十五为民俗传统民族节日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辰,别名“五谷主生”(也称“五谷母生”)。广东潮汕祭拜五谷主,要煮制“五谷主超级偶像”和一些代表农机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类。
12、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祭祀祖先。等活动。
13、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14、中元节也有个恐怖的名字,叫鬼节!
15、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亦称“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16、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
17、下元节是每年的十月十五日,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18、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固定的节日,有些地方又俗称鬼节、施孤。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亦称“下元日”、“下元”。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下元节的民俗活动有修斋设醮、享祭祖先和祈愿神灵等。
19、问题:新鲜、有趣的周口身边事如何分享?
20、下元节为农历的十月十五日。道教中,下元节要祭祀水官。举行很隆重的祭祀活动。
四、上元节中元节还有什么节
1、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2、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又称“下元节”、“下元节”。《中国风俗志》记载:“十月料为下元节,又说水宫是解厄之时,亦有持斋念经之人。”这一天,道观为道场,民间则祭奠死者,祈求下一任元朝水官解决问题。另外,在民间,在下元节当天,有民间工匠祭祀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老君。祈求神灵:从祭祀内容和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融入了农业生产中的许多祭祀习俗,使其成为祭祀神灵、驱邪避邪、祈求丰收的农业祭祀节日。享受祖先崇拜:享受祖先崇拜不仅是对祖先的信仰,也是对后代平安健康的祈祷。吃时令食品:在下元的这一天,村民们在家里做巴赞,给亲戚朋友送礼,蒸馒头等。这也是过去农村孩子最快乐的一天,他们可以在祭祀后吃到许多叫作“富裕”的水果食品。
3、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4、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5、“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
6、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下元节往往是以民族为单位来祭祖,华夏民族要在这一天祭奠心目中那些最值得敬佩的祖先。
7、中元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中元幽影倩,月圆引魂归,中元节,也是中国传统的鬼节之一。中元还是重要的“八节”(上元(元宵节)、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8、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9、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元宵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是中国传统节日。
10、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小康网-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指什么节?三元的日期和关系
11、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12、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祭祖节、地官节等。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是我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为的是缅怀先人和已故亲朋,传达思念之情。
13、祭祀祖先:下元节与中元节相似的一点是也有祭祀祖先亡灵的习俗。祭祀的形式可能与各地风俗有别,但大部分都是在下元节月亮出来的时候,把家谱、祖先像、祖先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然后安放供桌,摆好香炉、贡品,开始祭祀祖先,亡灵,祈求祖先保佑。
14、农历七月是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
15、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16、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指的是上元节的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中元节的农历七月十五日,鬼节。和下元节的农历十月十五日,道节。
17、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 唐代以 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 中元 、 下元: 上元祭天官, 中元祭地官, 下元祭水官, 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七月十月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18、说到底,这几个节都是以月圆为标志的。在这新春第一个月圆之时,送大家几则灯谜,去考一考你身边的小伙伴咯!
19、农历十月是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
20、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五、请问上元节是什么节
1、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元节: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亦称“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2、上元节:即元宵节,又称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3、中元节,祭拜先祖:中元节节日习俗关键有拜祖、放河灯、祀亡者、焚纸锭等。道家觉得七月半是地官华诞,祈祷地官赦罪之日,地府将释放所有亡灵,过世先祖可回家了阖家团圆,因而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之为“中元节”。
4、对这篇文章十分有感触或勘误请下方留言
5、兔子请老虎——寅吃卯粮
6、很多年轻的小伙伴们估计会一脸懵逼
7、河南: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8、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日。
9、元宵节有着许多的别名,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我们会在这一天吃元宵或者汤圆,寓意是团团圆圆。
10、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中元节荷叶灯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在汉字文化圈不少地区都有相关的节日活动,“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
11、中元节是每一年的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物大丰收秋尝拜祖演化而成。七月半是民俗秋初祝贺大丰收、酬劳地面的传统节日,粮食作物完善民俗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先祖汇报秋成,是追怀先祖的一种文化艺术传统民族节日。
12、下元节,为农历十月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祭祀祖先。
13、上元: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14、道教专门场所的有关活动:这一天,道观做道的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15、下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为农历十月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16、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17、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
18、十八:生理期的禁忌(妇女同胞在生理期间不要参与祭祀活动)
19、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七月十月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中元节在每年农历的7月15日,俗称"鬼节",是中国重大节日也是道教节日,我们所熟知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上元节,十月十五日寒食节是下元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或称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元宵节的夜晚,人们要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农历十月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丶“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
20、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