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十四节气谚语
1、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2、“冷在三热在三伏”,“三伏不热,五谷不结”,“小暑大暑,热死老鼠”,“小暑不算热,大暑压草肥”,“头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饱饭”,“伏里有雨,多种麦”,“大暑到立秋,割草压肥不能丢”,“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荞麦”。
3、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4、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
5、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
6、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7、雷打清明前,高山涨满田,雷打清明后,平地种成豆。
8、二十四节气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到了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吕氏春秋》有明确记载:“以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气,共七十二侯。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一部历法,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它产生以黄河流域中下游,亦很适应我们陕北地区。
9、如谚语说的: 苦楝树开花,叫化子打哈哈。什么意思,就是说苦楝树开花后,气温逐渐升高,叫化子露宿野外,再不会挨冻了。
10、夏至无云三伏烧,三伏有雨多种麦。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11、立夏刮北风,旱死青苗根。
12、清明前后有好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13、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民间谚语》
14、“立春”在阳历的2月4日或5日,阴历的腊月或正月,时序不能确定。不过,在腊月打春,表示气候转暖较早,有“立春早,天气暖”一说,如到正月打春,表示气候转暖较迟,如遇到倒春寒时,天气就更寒冷了,故有“立春晚,天气寒”一说。
15、处暑有雨,庄稼粒粒是米。
16、寒露到立冬,翻地冻死虫。
17、南风打大寒,雪打清明秧。
18、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三九天。小寒蒙蒙雨,雨水还冻秧。腊七腊冻裂脚丫。九里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小寒无雨,小暑必旱。九里的雪,硬似铁。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麦苗被啃,产量受损。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腊月三场白,来年收小麦。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数九寒天鸡下蛋,鸡舍保温是关键。牛喂三马喂三伏。腊七腊冻死旱鸭。小寒寒,惊蛰暖。三九不封河,来年雹子多。小寒暖,立春雪。干灰喂,增一倍。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一早一晚勤动手,管它地冻九尺九。
19、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
20、蟾蜍清明出现,寒露不见;
二、二十四节气谚语英文翻译
1、释义:谷雨的时候是种植红薯最好的时候,种一棵能收一大筐红薯。
2、清明南风起,收成好无比。
3、一场秋雨一场寒。
4、“一年之计在于春”典出南朝梁元帝萧铎的《纂要》中提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至理名言,后又在《增广贤文》中增添为“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陕北勤劳的劳动人民对人生的勤劳总结出经验说:“早起三日顶一工”。所以一经打春,人们开始忙碌起来。
5、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6、久雨不见晴,一声霹雳鸣,阴雨即转晴。
7、进入夏至,气温升高,农田杂草丛生,杂草就要争夺农作物养份,水份,阳光,所以要争时夺日来锄地。同时锄地又可以疏松土壤皮层,给好气性细菌创造出更好的活动场地,对粮食丰产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这时的庄稼苗子长高,及时锄地培土,防止农作物的倒伏,就是锄头上的工效,故“锄头不能歇”。
8、柳树发芽暖洋洋,冷天不会有几长.
9、六月秋,提前冷;七月秋,推迟冷。
10、以上两则谚语,表述谷雨前后入种作物的时期。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谷雨时期,陕北多旱象,企望有场好雨。此时是旱田作物入种时期,要一场好雨,同时冬小麦返青后,布根絮深扎土壤,有好的墒情,更利于小麦的发育生长。同时春天翻地深耕到了紧张时期,也要好的墒情。由此,有谚语强调此时降雨的重要性:谷雨不下,庄稼害怕,谷雨前后一场雨,胜过秀才中了举。其中的“不下”即为“不下雨”。
11、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
12、梅子金黄杏子肥,榴花似火桃李坠,蜓立荷角作物旺,欣欣向荣见丰收
13、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按地球绕太阳运转可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4、夏至不过不热,冬至不过不寒。
15、冬上金腊上银,立春上粪是哄人。
16、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17、24节气谚语精选,古人以自己的智慧和聪明加上经验的累积,才总结出对农事非常有作用的24节气,同时,又总结出了许许多多的关于24节气的谚语,下面本编辑为你精选了一部分关于24节气的谚语,请看下文!
18、久晴久旱,雨里结蛋。
19、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
20、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
三、二十四节气谚语歌谣
1、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
2、过了冬至节,一天长一线。
3、“小雪”在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前后,太阳达到黄经2气温下降,陕北年平均气温在0—零下4度左右,下较小的雪。
4、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5、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6、“立冬”多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以太阳抵达黄经225度为准。立冬是一年中的大日子,过去的皇宫专门要举行迎冬仪式,以求长生不老。立冬时陕北背阴地已被封冻,不会消释,故有“立冬地不消”一说。同时河里的流水一天比一天要冻冷起来,即有“水冷三份”的说法。
7、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法.为了准确形容,人们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将其称之为这一候的花信风.
8、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阴,花倒春;
9、这句话应该还有另两个意思的,自古以来农民几乎都不识字,也看不懂历书,而富人大多读过书识字的,看历书某节气到了,告诉老农该下种了,但有经验的老农还是要根据大自然植物的生长规律来确定播种时间。
10、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11、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12、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13、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14、“雨水无水多春旱”,此为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和多年验证总结出的经验。雨水节气前后少降落雨水,春天多旱象征兆。陕北十年九旱区域,多为“春雨贵如油”之现象。不论是“清明无雨多吃面”还是“清明要睛,谷雨要淋”,都指降落雨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过还有谚语急呼:“清明前后落了雨,胜似秀才中了举”,这说明清明前后正是小麦返青,耕地保墒需要雨水的渴望情结。由是,一些谚语的预测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困扰,不一定每一条谚语的预测达到很准确预测,只有一定的参考价质。
15、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
16、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17、寒露十月已秋深,田里种麦要当心
18、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19、大雪三白,有益菜麦。
20、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冷惊蜇,暖春分。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四、二十四节气谚语诗歌
1、要得苗儿壮,寒露到霜降。
2、由引可见节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之密切.
3、(立了秋,把扇丢)(立了秋,挂锄钩)(立了秋,把扇丢)(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秋不凉,籽不黄)(秋有旱,冬有冰)(秋耕深,春耕浅)(雷打秋,冬半收)(秋冻冻,春暖暖)(秋分早,霜降迟)(夏雨少,秋霜早)(重阳晴,米粮平)
4、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5、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6、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7、伏里深耕田,赛过水浇园。
8、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
9、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
10、当头雷无雨,闷雷雨凄凄。
11、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赶母。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12、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13、雨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
14、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民间谚语》
15、雨下重阳,冻死牛羊。
16、夏至一过日渐短,一天更比一天暖。
17、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18、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19、冬天有浓霜,必有好太阳.
20、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
五、二十四节气谚语顺口溜
1、棉怕八月连天阴,稻怕寒露一朝霜。
2、昨日小寒,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标志着冬季时节的正式开始,也也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在这里小巍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防寒奥!
3、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4、进入小暑,即要数伏了。数伏时期,天气炎热,土壤中的水份很快被蒸发。所以为了防止干旱,保持水份,锄地应及早动手。在极为炎热的天气里,土壤中的水份顺着土壤毛细管被蒸发,锄地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不致水份蒸发掉,起到保墒作用,所以谚语强调锄地越早越好。
5、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6、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7、寒露表示地面的气温更冰凉,将要结霜了,陕北平均气温在8—10度左右,已到秋收大忙时期,“寒露谷,倒一半”就是指谷子快要收割完。秋收大忙时间,要提早动快,不然就有“糜子迟收折头,谷子迟收风磨,豆子迟收炸裂,洋芋迟收冻坏”的减产劣势。
8、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9、腊月年关四处去躲账主子。
10、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