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六则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论语十则: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易其道得之,不取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德之,不去也。”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子曰:“富而可求也,随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3、(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做老师了”。
4、如果服从了命令,父母亲就会有危险;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安全;那就不应该服从命令,而应该“犯上”。
5、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大街48号东方银座B座6F
6、关注传统文化,关注奥林匹克杯全国青少年国学大赛!
7、a谅:诚信。b便辟:惯于走邪道。c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d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8、孔子讲学,又是学与问的结合。学的中间有不明白的,有不能深入下去的,有疑问的,都需要向人请教,都要问。所以学跟问是不能分开的。只问而不学,不是从学习中所产生的疑问来问,问的问题,一般恐不深入,问得浅。所以也不行。
9、孔子说:“你真是个无知之人啊!知道吗?从前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有四个诤谏之臣,那么疆界就不会被割削;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有三个诤谏之臣,那么国家政权就不会遭到颠覆;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有两个诤谏之臣,那么宗庙就不会被毁灭。父亲有了敢于诤谏的儿子,就不会做不合礼制的事;士人有勇于诤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合道义的事。子女一味顺从父母,怎能说是孝呢?臣子唯命是从、不敢犯言直谏,哪里配得上忠贞二字?弄清楚了什么时候该听从、什么时候不该顺从才可以谈论孝顺与忠贞。”
10、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孔子说:“学习之后又按时去复习、实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已,却不生气,不是很有修养吗?
11、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12、西方有一句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13、子曰:“知(1)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14、(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15、饿了吃粗粮,渴了喝冷水,困了把胳膊一弯,枕着就睡了,这其中就有人生的乐趣。如果干不正当的事情获取富贵,这样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和天上的浮云一样。
1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篇》
17、对父母保持最崇高的敬意、感恩他们如苍天大海一样的恩德,并且在他们年老体迈、患病受伤的时候给予回馈、照料。这样的行为只有人类所独有,这就是孝的基本内涵——是古人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后得出来的最为质朴、也是最具光辉与普世价值的结论:人,都是会老的。除了早夭的与死于非命的人,谁会希望自己在风烛残年的时候凄苦无依?在冷漠无助中悲惨谢幕、离开人世?孝敬父母、关爱长辈实际上就是善待自我的明天与未来。
18、(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9、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二、论语六则君子有三畏
1、《论语六则》又被称为(语录体文)集《论语六则》》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
2、孔子《论语》“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喜欢的理由: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杜绝了四种缺点,不凭空猜测意料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孔子的观点也教会了我们要像孔子一样遇到事情,要不固执,不拘泥不妄猜。
3、lún yǔ liù zé
4、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面对任何事都能从容面对不疑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6、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7、子曰:“富而可求也,随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8、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10、第一则:孔子说:“能够常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你,你又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作为吗?”
11、《青少年国学教育读本》是大赛指定参考书
1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a,友多闻,益矣。友便辟b,友善柔c,友便侫d,损矣。”——《论语·季氏》
13、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14、《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15、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6、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1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8、zǐ yuē :“ wēn gù ér zhī xīn , kě yǐ wéi shī yǐ 。” ——《 lún yǔ · wéi zhèng piān 》
19、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
20、“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三、论语六则拼音版
1、鲁哀公问孔子说:“儿子服从父亲就是孝,对吗?臣子服从君主就是忠贞,是吗?”问了三次,孔子都不回答。
2、子贡说:“儿子服从父亲当然就是孝了;臣子服从君主肯定就是忠贞了。这道理人尽皆知,先生还能说些什么呢?”
3、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4、⊙常识中华礼仪用语200句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解释)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篇》
7、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a: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b。”——《论语·季氏》
8、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9、孔子讲学,又是学和思的结合,学而不思,学了知识不会分别知识的正确与否,不会从中得到启发,不会活用,不行。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问题是否前人已经解决,倘前人已经解决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费了?倘前人没有解决,不知道从前人已经研究过处继续前进,再从头开始,是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也是浪费。所以一定要学与思结合才行。
10、奥林匹克杯全国青少年国学大赛组委会
11、出发点如此,那么应该如何来行孝呢?
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5、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16、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17、(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①,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19、zǐ yuē :“ xué ér shí xí zhī , bù yì yuè hū ?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 bù yì lè hū ? rén bù zhī ér bù yùn , bù yì jūn zǐ hū ?” ——《 lún yǔ · xué ér piān 》
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四、论语六则君子食无求饱
1、第三则讲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2、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3、十有五:十五岁。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之间。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当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6、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7、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默而识之,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如果君父的行为是合乎道义的则从之而不犯,否则就该“当仁不让”的。
9、zǐ yuē :“ zhī zhī zhě bù rú hào zhī zhě , hào zhī zhě bù rú lè zhī zhě 。” ——《 lún yǔ · yōng yě piān 》
10、①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11、孔子出来后对子贡说:“刚才,国君问我:‘儿子服从父亲就是孝,对吗?臣子服从君主就是忠贞,是吗?’一连问了三次,我都没有回答,你怎么看?”
12、如果服从命令,就会表现得像禽兽一样野蛮;不服从命令,则显得文明而富有修养;那就不应该服从命令,而应该“犯上”。
13、第五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篇》
15、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a,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b,乐佚游c,乐晏乐d,损矣。”——《论语·季氏》
16、 道不同,不相为谋。
17、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8、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9、⊙20部国学名著,总结出的名句200句
20、孔子讲学习,有书本学习和技能实习的结合,像学习《诗经》《书经》是书本学习。《诗经》中的诗篇是当时外交上用的。在外交上,都要念《诗经》的句子,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不熟读《诗经》,不会用《诗经》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听不懂别人念《诗经》的话是什么意思,不能做外交工作。《书经》讲历史,不读《书经》,不懂得历史知识。所以要学习这两部书。还要实习礼、乐、射、御,要学会这几种技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成为有知识又有技能的人才。
五、论语六则是哪六则
1、点击上方蓝色「书香人生」可快速关注
2、从这个意义上再推而广之,能够去关爱别人的父母长辈、善待别人的孩子与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就是“仁”。
3、人类的基本行为中许多重要的部分都是天性(本能)使然,在这一方面,人类与动物是没有分别的:比如伟大的母爱;比如伟大的爱情、异性间的相互吸引等等都无法超越天性(本能)的范畴。
4、第六则说孔子没有一定的老师,随处都可以向人学习,对于人家的长处可以学习,对于人家的短处可以引以为戒,这也是一种学习。
5、“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处:(《论语·雍也》)意思是说: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
6、“焉”是兼词,释为“于之”,“必有我师焉”可译为:在这里一定有一位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望采纳~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奥林匹克杯全国青少年国学大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启动仪式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篇》
10、饿了吃粗粮,渴了喝冷水,困了把胳膊一弯,枕着就睡了,这其中就有人生的乐趣。如果干不正当的事情获取富贵,这样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和天上的浮云一样。
11、孔子论学又提出学和教结合,教师对所学的东西要深入,有体会,才能教得好,这对学有帮助。教时要启发学生,学生受到启发,或提出疑问,或提出心得,对老师也有启发,对老师的教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学相长,教和学都有好处。
12、第一则讲的学习,不限于书本。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诗、书是学习书本知识,礼、乐、射、御都不限于书本知识,要求实习。孔子讲学习,不是学过了就算,要求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像礼、乐、射、御,不是学一下就会,要多次实习,所以需要一定时间去实习,在学习中还要有体会,有心得,所以说不也喜悦吗?正因为学了有体会,所以感到喜悦。学习时有朋友来共同切磋,比一个人学习好,所以说有朋友来,不也快乐吗?学习是自求长进,所以人家不了解我,也不必怨恨。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是这样的,所以称“不亦君子乎?”这样,孔子讲的学习,不光讲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提高品德教育。
13、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4、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15、《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6、有若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意思是孝悌之人不应该忤逆犯上,应该恭敬顺从——“鲜矣”即强调孝悌之人很少、不应该有“犯上”这样行为。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篇》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0、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六、论语六则
1、耳顺:意思是听到的话能够辨别其真伪是非。
2、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3、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5、第五则: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6、奥林匹克杯全国青少年国学大赛: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8、a愆(qiān):过失。b瞽(gǔ):盲人。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1、初中课本上都有....,你可以买本初中3年的文言文的全解,从里面找论语六则和世说新语有关的文章,里面都有,是语文版的.
12、⊙人民日报整理给孩子的32条教养礼仪
13、论语十二章前六则: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见于《雍也》篇。
14、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15、“时”是在一定的时候,不是时不时、常常的意思
16、立:能立于世,指知道按理的规定去立身行事,有能力去做官,供养自己。
17、⊙一篇仅42字的传世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