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歌鉴赏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百姓谈虎色变……——侧面描写
3、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4、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颈联两句写平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5、上阕写衰翁的居住环境在山野,室内陈设着文木制作的几案,小巧的窗户饰着纱,说明主人虽在山野也十分讲究,让人感到他是个富于生活情趣的雅士,故可推知其为隐士;下阕写衰翁话桑麻、种柳浇地,也可理解是为农夫。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8、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9、不会用术语答诗歌题,是你的硬伤
10、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11、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不是指“不要过多取食”。故选C。
12、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入手。
13、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14、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15、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16、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17、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
18、三是考虑诗歌的表现手法,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用典抒情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
19、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20、因受平仄限制或表意需要古诗中常出现倒装句和省略句,并常以“敢(怎敢)、肯(岂肯)、忍(怎忍)”等词表反问语气,解读时要有还原语序和补充字词的意识。
二、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1、抒情抒情,即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2、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3、考前再看真题:历年高考选择题分类检测(论述类+实用类)
4、贾岛《暮过山村》“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用“怪禽”在旷野中的啼叫、落日斜照渲染山村外清冷甚至让人生畏的气氛。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诗人借西下的夕阳、昏暝的群壑、松际的月亮、风中的清泉等意象表现时间的暗中流动,渲染了越来越清幽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独的心境。李白《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用“黄鹤”、“猿猱”、“不得过”、“愁攀援”侧面写出山的高险。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既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的状态,又侧面烘托出了琴声的魅力。
5、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
6、答题格式:概括(特点+名称)+具体表现+回扣特点
7、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8、诗词鉴赏中的“点染手法”指诗词创作借用画家手法,加以点明和渲染的一种表现手法。此法能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点明“伤离别”时,用“冷落清秋节”渲染,成为在冷落的清秋节伤离别;接着用“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清意境来渲染烘托出清秋节的离别更难。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11、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不甘久隐。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13、③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14、(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5、(6)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16、物象与意象有何区别?
17、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18、你不必到著名的沃洲山福地,那可是人们最熟悉的去处。
19、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
20、谢朓、谢灵运:自然 李 白:清新飘逸 杜 甫:沉郁顿挫
三、诗歌鉴赏100首
1、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2、想象可能是“凭空”想到的。
3、(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4、正面(侧面)描写直接(间接)描写
5、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6、(答案)B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②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7、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8、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
9、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10、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1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2、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13、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14、④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15、(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
16、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17、在诗歌中会出现许多意象,如果我们能很好的把握这些意象,对我们回答诗词鉴赏题目是很有帮助的,下面为大家总结了100个诗歌中常会看到的意象,家长为孩子收藏!
18、抒情方法:见前“鉴赏表达技巧部分”
19、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最高级的文学审美活动,考查文言文基础阅读与文学鉴赏的能力,难度较大不言而喻。做古代诗歌鉴赏题,当然需要结合具体文本具体分析,而不是生搬硬套所谓的“答题模板”,但是,了解和识记一些古诗词鉴赏知识,又是前提和基础。
20、物象一旦进入诗歌,打上诗人的感情和思想的烙印,这种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对客观事物的印象,就是意象。
四、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1、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2、(2)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象。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出用到来的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本题问“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
3、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4、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5、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6、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
7、面对“表达技巧”,古来征战几人回?
8、小题1:洁白、芳香、繁多(2分,答对一个得1分,两个得全分)小题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别离的伤感。(1分,答到伤心、伤感即得分)小题1: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小题1从诗句中总结落花的特点。小题1: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小题2手法赏析,感悟诗歌的主题。
9、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等。
10、(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11、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12、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13、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
14、“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15、律诗一般分为两层,前两联是叙事写景,后两联是抒情言志。
16、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17、描写(写景)方法——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白描、虚实、视、听、触、嗅觉等、比兴。
18、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9、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炼句,有“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有“语不惊人死不休”;有被称为“红杏尚书”宋祁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就静中显动,使杏花怒放,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活力跃然纸上。
20、(20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五、诗歌鉴赏题目及答案解析
1、老人十分健谈,边啜茶饮酒,边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农事。“把癭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一一罗列叙写田家生活及农事,为铺陈写实的手法。
2、对比(相反)和类比(论证手法,相同或相似,)
3、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4、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5、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给我们的启示其实离不开诗中所阐发的道理。
6、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7、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8、高举弯把金杯为您敬酒,满满斟上请您不要推辞。
9、以景衬情,以景结情(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容若)
10、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将荷叶比作碧伞,生动形象,从而传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写出水面的静态美。
11、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12、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13、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1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5、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16、借托式。有些事情或意愿,诗人不宜正面直说,往往假借那一件事来说这一件事。
17、思家思乡的意象:月亮、莼羹鲈脍、双鲤、捣衣、促织、捣衣、鸿雁
18、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19、get到了一个新技能,
20、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六、诗歌鉴赏
1、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