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偶
1、在唐诗宋词中,流传下来许多唯美、经典的对偶诗句,今天,就跟着雪儿老师来读一读这些优秀的对偶词句吧!
2、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3、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
4、小明同学拥有一家工厂,他现在有2种获利途径:
5、但和傅里叶变换一样强大的是:勒让德变换也能刻画原函数,但是,得加上一个限制条件:限制在凸函数的集合。
6、——既对偶,又对仗还关联
7、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满招损,谦受益。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c.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例如: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②表达效果: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
9、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例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阳,再向洛阳进发。
10、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11、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12、这一段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尤为令人称道。从这段文章中,不难看到“于、之、而”等虚词在对仗的上下句相同位置上重复使用的现象。但在格律诗中,到了中唐格律诗走向成熟以后,诗中对仗句就很少有这类上下句相同位置上重复用同一个字的情况了。
13、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14、量子世界里的相互作用:点粒子的世界线(左)或由弦理论的闭弦所扫出的世界面(右)。
15、也有的人会问,律诗中的两联,应该是对偶还是对仗?我很明确的告诉大家,是对仗。
16、对偶概述由三角形和正方形在双曲平面上的密铺。
17、傅里叶变换最开始的物理意义是把信号用各种频率的正弦余弦(sin,cos)波来表示。数学上,傅里叶变换就是函数在另外一组正交基下的展开。函数还是同一个函数,只是换了一组基来表示,所以函数的Frouiertransform(如果能做傅里叶变换的话)能够忠实地刻画原函数。有些性质,傅里叶变换之后,在频率空间下看得更清楚。比如函数光滑性,就可以用傅里叶系数幂次的求和性来刻画。
18、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19、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可能很难区分对偶句与对仗句及对联的差异在哪里,甚至还可能以为是所指同一种形式的句子,现在我简单的给大家说一下,对偶,对仗,与对联三者间的相似处和不同处,我给大家看两组不同的句式大家就会明白了:
20、D、一忽儿间,波影映出天光,湖水妆容淡抹明丽起来;荷香阵阵,异常清朗的空气,使夏日早晨混合成特有的气息。
二、对偶问题转换详细过程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比邻”,近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4、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5、上下联的表现手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要相调,末字要仄调平收。这主要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6、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7、月光映照着清幽的树林池塘,凉爽的风里夹杂着欢声笑语。
8、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是几个字(节奏),下联对应的词组也必须是几个字。
9、当你来到这湖边,想到它在此成为风景,已有千年的历史,你的心,便一定会慢下来,慢下来。
10、柳絮飞舞如虚无缥缈的梦境,丝丝细雨落下如同我的忧愁。
11、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接着就有了费马的leastactionprinciple(最小作用原理),拉格朗日把它写成一个优化问题。
12、其中“论时事不留面子”与“砭锢弊常取类型”均为句子中的成分,所以称成分对偶。
13、(答案)DD
14、对仗如果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上下句内容相同,又称为“并肩对”,并没有对意思有推进。而如果像“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样,既对仗,又有意思的推进,我们称之为“流水对”。这是从对仗内容上来分的。
15、把Lagrangian看做是速度的函数(暂时忽略其他变量).对应的勒让德变化是
16、双关就是一句话有多层意思,如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漂东坡诗(尸)就是谐音双关对联而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句子进行表现.这个多见了我就不举例了.
17、翻了好些书,知乎、Quora、mathstackexchange也查了,没见到哪讨论“其所以然”。现在我就来讲讲自己对“其所以然”的思考,给中文知识库增加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囿于自身水平,行文不求深刻,但求易懂。
1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9、在《红楼梦》中,香菱央求黛玉教她写诗,黛玉说: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20、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问题本质性的困难还是在,只是换了个角度,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一些结构,也能用上更多的工具。
三、对偶句
1、对偶和对仗是两个常见的我国传统的语文现象,二者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区别。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3、那么,从租借工厂的小红同学的角度来看,她肯定希望租金最少越好。那么,小红同学需要支付的租金的下界(最小化问题的最小值),就是小明同学自身经营获利的上界(最大化问题的最大值)。这就是一对对偶问题。
4、(20山东,4分)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5、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
6、近些年来,联律理论界出现了许许多多奇谈怪论,原因之是许多学人匆匆忙忙立论,长篇累牍地论证,却忘记给自己的基本论点的概念给出一个精确的定义。概念是构成科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科学理论知识。它是立论的基础;概念不明,立论必错。“对称美”对偶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可迄今为止,从来没有人对这一重要概念给出精确的定义,许许多多似是而非的奇谈怪论就由此而生。
7、拿两个凸函数,很容易找到例子不是凸的,而:是凸的。对一个实数,不一定还是凸的,但总是凸的。这样对更一般的线性组合也是凸的。
8、同时律诗中对仗联的位置不同,也有不同的讲法。一般情况下,颌联、颈联对仗,这是正格。如果放宽了颌联不对仗,只有颈联对仗,这种叫做“蜂腰对”,就像蜜蜂的腰一样,形不形象?如果首联对仗,颌联不对仗,颈联又对,叫做“偷春对”。就好像春天偷偷地早来了,所以提前到首联去对仗了。
9、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这里“美”与“朝”都是专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10、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1、应用于散文或其它文章中,大多是词或词组(短语)的对偶,也有句子的对偶,但较少见。
12、上联:檐下蜘蛛一腔丝意(方位名词、名词、数量词、名词)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表达效果的能力。
14、为什么要做勒让德变换呢?是怎么发现这个变换的呢?在这个变换中还牵涉到一个最大化问题,这使得勒让德变换不是线性的。重复一遍:勒让德变换是非线性的。
15、反对:前后两个句子的意思相反的对偶句子叫反对。
16、约束条件常数项中增加一个单位而使最优目标函数值得到改进的数量,称之为这个约束条件的对偶价格。
17、(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18、古人的命名,还真是幽默而形象。
19、D、形形色色络绎不绝风姿雅韵婀娜多姿
20、黄志浩的《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中指出:“所谓对仗,顾名思义,是指出句与对句像仪仗队一样两两相对。
四、对偶广告词赏析
1、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2、(语文漫谈)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广泛
3、自从孟德尔主义兴起之初就有一些生物学家(Riddle和Chiid)援引了看来是足够份量的证据反对基因的颗粒学说
4、所谓词性,就是词语的类别性质,如动词、名词、形容词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
5、清晨时分,大明湖似未临妆梳洗的女子,还待烟霭散去,不知谁家的鸟笼已早早在树下挂好。鸟的主人不是在湖边小坐,就是加入了()晨练的人群,只留它在笼中上下跳跃,啼音绕树。()的人们打破了湖边寂静,一忽儿间,映出天光的波影,湖水妆容淡抹明丽起来;阵阵荷香,空气异常清朗,混合成夏日早晨特有的气息。
6、俯首碧潭,水清见底,因而怀疑水浅会没有鱼来上钩;蓦然见到荷叶摇晃,才得知水中的鱼受惊游散了。
7、任意一个LP问题,都存在一个唯一的对偶问题,且二者互为对偶。
8、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9、第五点,对仗在内容上的要求。作为对仗的颌联、颈联要符合律诗中整体意思,要注意衔接首联和尾联,完成诗意的刻画和表达。对仗的类别按照文字对仗严谨的称为“工对”,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工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还有些对仗就没那么明显,比如同样是杜甫的诗句“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这个看上去就有点散,但是仔细看,还是对仗的。这种就称为“宽对”。这是从对仗工整上来分的。
10、从形式上来讲,对偶问题就是变量替换,把原始问题用新的变量表示成另外一种形式。在对偶形式下,原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
11、第二个就是上下句平仄必须相对,这个是律诗“对”,“粘”格式中的“对”,是必须遵守的。不能“孤平”,也不能“三平尾”。这都是写律诗的基本要求,在对仗中同样成立。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凸函数在(max,+)代数结构下是封闭的。
14、对偶是一个修辞手法,主要是利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对偶的修辞手法具有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文学特征,可以使得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15、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6、内容上,点面结合,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突出了大明湖的水城相依、荷柳相伴的美景。
17、当然,现在的人写七律,更对的是从对联的角度来立意的。
1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9、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20、简言之:可以把凸函数的勒让德变换类比于Schwartz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五、对偶句是什么意思
1、A、一忽儿间,映出天光的波影,湖水妆容淡抹明丽起来;阵阵荷香,异常清朗的空气,混合成夏日早晨特有的气息。
2、首先说清楚,“对偶”和“对仗”虽然差不多,但又不完全是一回事。对偶是一种修辞方法汉赋以及后来的骈文中很多对偶,要求比较宽松,仄声韵结尾也没什么问题。比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骆宾王《讨武曌文》中的“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些都是仄声收尾。又比如苏轼《前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不但仄声收尾,上下句中还出现了重复字。这些都属于文法中的对偶,用在赋,散文,议论文之中都可以,在对仗中都是不允许的。
3、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4、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例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
5、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6、(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
7、(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8、图为一幅二维全息图,当中储存了所代表物体的三维信息。上下两幅图画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张全息图。
9、(答案)(1)构成特点:该对联“有”“无”相对,都是动词;“梦”“声”相对,都是名词;“少年”“春雨”相对,都是名词;“存”“润”相对,都是动词;“志远”“花红”是主谓结构的短语。对仗工整。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对应工整,音韵协调;可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思相关,上下两句构成一组对偶。
10、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顺利完成,中国人在这奔流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11、然后,词性也要相对,“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不能乱来。
12、举个非常经典的例子(经典是可以也必须背下来的)。大家都知道牛顿第二定律,包罗万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刚出道就一统力学江湖。但为什么有这个定律呢?能否从更根本的原理(firstprinciple)出发推导出来呢?
13、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14、(2)语言上追求凝练典雅,比如“抔却一手黄土,献上一束黄花,叙罢几句闲谈”,再如“回望来时之路,议起英雄之人,重提奋斗之事”等,用词洗练,节奏鲜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映衬,增强了语言的感人效果。
15、(1)(答案)D
16、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17、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8、对其求变分,对应的firstordersystem称之为Hamiltonsystem
19、最小化问题变成了鞍点问题
20、小园里芍药花含情脉脉,花瓣上饱噙着隔夜的雨珠儿,蔷薇花伸出了嫩枝,是那么地娇慵无力。
六、对偶
1、(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有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2)字词要求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3)平仄对仗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2、象这样的对仗句,更多的是服务于律诗的表达,独立成文成意就显得单薄了许多。因为,律诗中的第二联,是承的关键点,他的意,肯定要承起句之意,第三联,也必须要转,这个转,也关系到全诗的意景,所以,如果你单独把律诗中的任何一联拿出来的话,就会觉得表达得有点突兀的感觉。
3、(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4、对偶句就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反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对偶在诗中有字与字对,词与词对。而按内容,还有方位对,植物对,地名对,人物对,景物对等。所以你就看看这两句的对仗形式,和是哪一类对仗。
5、(2021新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6、下联:庭前蚯蚓满腹泥心(方位名词、名词、数量词、名词)
7、上下联平仄要相调,末字要平仄相合(这点高考一般不涉及)
8、经过上官仪和上官婉儿的努力,将对偶整理成格律诗中的对仗。“对仗”出现在律诗的颌联和颈联,也就是五律,七律的第三四句和五六句。由于太过严格,后来的律诗就只要求颈联对仗了。但是这是一个最低要求,如果你写古诗,第五六句不能严格对仗的话,就不能称为律诗。
9、孙逐明,中国楹联论坛联话清谈版版主,潜心研究对联美学,有著述若干。
10、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黄昏中浮动飘散。
11、出租给他人,收取租金获得利润。
1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13、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均匀,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14、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
15、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16、在以先贤命名的变换里,还有一个变换比勒让德变换更厉害,更强大,更普适,那就是傅里叶变换。
17、我们限制在优化问题的对偶这个范围内来回答这个问题。
18、正对: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
19、三维的反德西特空间就像是一叠双曲圆盘,每一片圆盘代表某时间的宇宙态。而由此形成的时空看起来就跟圆柱体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