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征七律诗表达的意思
1、“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收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2、师:这一句里,你会找哪个词来解释“不怕”?
3、品读一:“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会伤亡惨重。
5、在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6、师(引读):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下了这首诗,并且亲自在八千战士面前朗诵了这首诗。七律长征——齐读全诗。下面请大家对比阅读,感悟精神
7、逶迤——笔直开颜——愁眉
8、师:逶迤的五岭呀,想象一下,这会是一道道什么样的岭?
9、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回答的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10、“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11、长征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look!!!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颔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颈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尾联)
12、《红星照耀中国》,300000字;
13、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妙。
14、师:你笑了,我笑了,他笑了,我们都笑了这就叫“尽开颜”。
15、细读老师们的申报材料,我们都能感受到大家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强烈愿望——这是最宝贵的,也是最难得的。
16、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17、(1)女生读:你们重读了“逶迤”“细浪”拖轻调推出向前;在读“暖”和“寒”时,整句稍轻快,稍加重语气,读出了红军的勇敢、无畏、顽强、乐观的精神;
18、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
19、生:“逶迤”就是走了很远。
20、金沙/水拍/云崖/暖,
二、长征诗词 七律含义
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2、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3、师:多么强烈的对比呀!那应该怎样读呢?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表达了诗人心里喜悦和满腹豪情,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意思: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5、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该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
6、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
7、生:“磅礴”就是指山很雄伟,很高大。
8、师:真好,记住,声音传递意义!我们一起来读!
9、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10、情感: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11、“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12、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3、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该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
14、律:lǜ(律诗、纪律、法律)
15、(评析:深浅有度,点到为止。与七律相关的知识,对于学生体悟《七律·长征》的意境和情感助益不大,因此,这样拿捏是颇有分寸的。)
16、小结:如今“长征”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那就是要不停步,勇往直前,同学们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奋勇向前,争优争先。
17、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935年10月(译诗)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18、师:我说他“了不起”,主要是因为这首诗里有些字我们是第一次见啊。比如这个“逶迤”。我们一起看拼音,读。
19、师:读得不错,读诗就要读出节奏,我们齐读。
20、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三、诗词七律长征意思
1、师:是啊,不畏、不惧,这两个词看上去似乎更古雅、更“文学”,但是,还是“不怕”更有气势。不,怕,两个词,都需要我们紧闭嘴唇,然后用很强的气流推开。一听这声音,就能感受无所畏惧的气势!我们再读!
2、译文: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3、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4、师:是啊,小成了这样细细的波浪(呈现“细浪图”,与上图对比)!这样两种形象,就形成了鲜明的——
5、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6、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7、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8、金沙江的水拍打在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红军翻过了终年不化雪的岷山之后,个个都喜笑颜开。
9、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由于红军在度过这里时没有费一兵一卒,所以让人感到温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相比起金沙江,这里的伤亡惨重,所以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10、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1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12、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13、懂得诗中词句的意思,从中领悟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14、⑼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15、生:把远征看成是平常的事。
16、《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激情挥毫而成的七言律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长征艰难而伟大的历程,赞颂了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7、生:把金沙江看成是平常的事。
18、生:是啊,那上面寒风呼啸,红军穿着又单薄。有些红军冻死在雪山上啊!
19、极目万里,将整个的五岭、整个的乌蒙山纳入眼帘,视野是如此的开阔,境界是如此的浩大,气势是如此的雄浑,情感是如此的豪放。本来是红军在沿着五岭、乌蒙山攀登前进,本来是红军在翻越,在动,而五岭、乌蒙山是处于静止状态的。
20、“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四、七律长征的诗和意思
1、师:从这一“暖”一“寒”中,你看出这是一群怎样的红军战士?
2、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3、七律·长征中心思想:这首七言诗通过对举世闻名的长征的生动描写,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现在诗人不写红军之动,而写五岭、乌蒙山之动,这种以甲写乙,此显彼藏,变静为动的艺术表现手法,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增强了表达能力。
5、《七律·长征》教学实录与评析
6、师:相比之下,哪个更不怕?
7、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8、师:可是,这样的岭,这样的山,在红军战士的眼中又是怎样呢?
9、生:“不怕”、“等闲”、“千里雪”、“尽开颜”……
10、难:nán(困难)nàn(灾难)
11、师:是的!我要工工整整地写这个名字(板书:毛泽东),请你们一起恭恭敬敬地呼唤这个名字!
12、生:读诗。(“五岭”的“五”读成第二声)
1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15、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16、生:这是战争的长(考验的长)。
17、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18、生:(齐读,进步明显)
19、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全诗的意思。
20、师:其实,红军战士不光要面对这恶劣的自然条件,还要随时应对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仅湘江战役一战,红军战士就由原来的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人,可见长征是多么艰难呀。
五、长征七律诗词的意思
1、师:带着我们的感悟再来完整地读读这首诗。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生:(齐读)乌蒙磅礴走泥丸。
4、师:“逶迤”什么意思?(生茫然)可见预习还要再认真些哦!现在,我们只好“猜”了。例如,你看这两个字,都是——
5、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常事。连绵不绝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像细小的波浪。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像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江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峭壁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只剩下十几根铁索,看起来心惊胆寒。更让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喜笑颜开可能有些错误,见谅
6、师:是啊,两个“走之底”。走啊走,走啊走(一边板画长长的波浪线,以示曲折绵延)。能猜出来吗?
7、“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
8、师:预习时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提出来,我们共同交流解决。
9、渡:dù(渡口、渡江、渡船)
10、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
11、(2)女生读:你们读“千里雪”“尽开颜”重音升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的自信喜悦。。
12、生:可是,那时红军不是玩雪啊。我前些天看了您提前布置的电影,红军爬雪山,非常辛苦。
13、万水/千山/只/等闲。
14、生:他是新中国的主席。
15、读诗,不仅要读诗中的词句,体会诗的情感,还要读到诗作背后的那个人。读懂作者,才算真正读懂这首诗。(出示毛泽东书法作品,齐诵)
16、师:相信我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了,我们来试试。
17、生: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
18、意思: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19、师:“泥丸”什么意思?“走”又当什么讲?
20、早见此题,唯先贤绝唱在前,故此搁笔,不敢有言。及今半月有余,竟一无答者。因斗胆抛砖,拙作勿怪。《咏长征》(韵:上平十灰;律:仄起入韵)万里河山脚下埃,直前勇斗不徘徊。乌江险浪千帆进,赤水狂澜四渡开。雪打英姿披皓草,饥侵铁骨啖青苔。红风扫净登天路,留与后人喝彩来。墨香侠士谨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