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因材施教【唯美文案136句】

2023-11-14 09:57:08 0 59

一、孔子因材施教

1、有一次孔子讲完了他的课,回到了他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拿了一杯水。这时,子路跑了进来,大声问老师:“先生,如果我听到一个正确的想法,我能马上做吗?”孔子看着子路,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你的父亲和兄弟,你怎么能听到,怎么能做到?”

2、冉有也来问,有意义的事,明白以后应该立刻行动么?

3、孔子说,冉有懦弱小心,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勇猛冒进,所以我让他谦退。

4、孔子的教育,以培育“中庸”型人才为目标。他的教育思路,是先定出一系列规范,再把教育对象装进去,不吻合的,即是劣势和缺陷,教育的目的,在于削平拉长。

5、毕竟学生的个性、根基是有差别的。

6、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

7、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8、或关注公众平台wenliac

9、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10、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11、孔子说因材施教的原话是:

12、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3、儒家的孝道及其现实意义

14、孔子认为,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教学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的内容应各有侧重。《论语·先进》篇中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15、“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原文:

16、因材施教拼音:yīncáishījiào典故: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例子: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以便~。

17、浅析春秋时期孝文化兴盛的原因——以闵子骞“芦衣顺母”为例

18、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走了过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个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孔子看了只子路一眼慢条斯理的说;‘总要问一下父亲,或者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也来到的孔子跟前悄悄地问了一声:‘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就做吗?’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19、D.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20、“三年之丧”中“仁”学的一体两面——形与思的辩证统一

二、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1、做家长的,意识到孩子的劣势,总忍不住充满热情地努力帮他弥补。

2、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

3、如果孔子遇到小学生姚明,他一定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只知道打球,成什么体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

4、地點:北京薊門飯店(四海讀經師資研習營)

5、孔子另一名弟子司马牛去请教什么是“仁”时,孔子却回答说:“仁德的人,说话往往是缓慢而谨慎的。”

6、点击上面↑↑↑蓝色字免费订阅

7、先来看一下“因材施教”的典故:

8、当孔子提到名声时,他还会说孔子迂阔。他认为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他觉得并不一定需要先读书而后才能成就事业,如此坦荡直言,是其他弟子所没有的。而子路也并不是只会指出其他人的错误,他对于他自己所犯的错误,同样是勇敢接受并且积极改正。

9、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

10、下面让我们结合真题,汇总一批“因材施教”的考法:

11、再次,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2、作者郑重承诺,本论文为作者独创,如有抄袭,责任自负。

13、孔子弟子中,既有“闻一知十”的颜回,又有“闻一知二”的子贡,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智力较低的学生,就教给他们与智力水平相符的知识,否则欲速则不达。

14、孔子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勤于思考:只有勤学善问,才能得到知识。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不耻下问:提倡人人好学虚心求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不为不知: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做学问的基本素质。

15、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6、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别类分门,~。”近义词对症下药反义词一视同仁。

17、回复“急躁”,听泡爸讲“顺应天性的教育——急躁的孩子怎么教”;

18、冉有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时,您回答‘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我感到迷惑,我大胆地请问这是什么缘故呢?”孔子说:“冉求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提醒他退让些。”

19、因才材施教是指老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这也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方式。

20、首先,因材施教的前提——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除了本身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最大程度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应该是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于孔子而言,这种办学方法也许是为了培养出更多更多元的人才去适应社会变革里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但对于当时的整个社会乃至于后世中国、世界来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批出身贫贱的寒门学子拥有了与贵族子弟同样的学习的机会——人才数量的增加对于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有积极意义的。由于入学几乎“无门槛”,这也就导致了孔子的学生们在年龄大小、出身地位、地区、道德修养、性格以及志向等方面上都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实施不一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三、孔子因材施教的句子

1、是啊,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有明显的劣势和缺点。

2、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就没有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就算和他吵到晚上也讲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这个故事其实对于我们教育学生或者面对生活,都极有意义!

3、孔子说:“冉求平时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鼓励他勇进;仲由平时好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4、不過,再進一步說,孔子雖然對“問仁”的回答,每次都用不同的話來表示,似乎有的話比較淺顯,有的話比較深刻,但是如果我們慢慢去體會,淺顯當中不失它的深刻,深刻裡面它也非常地親切,我稱這樣的現象,叫做“圓音”——圓滿的聲音、圓滿的語句、圓滿的教導、圓滿的文章。“圓音”兩個字是用佛教的說法:“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隨類各得解”——佛說法是面對眾生說的,佛陀的每一次說法,一時當然只有一種表示,大家聽到的當然是同樣的話,但是聽法的眾生,“隨類各得解”——隨著各人的品類,隨著各人的境界,各得其解。

5、中心官网:www.aidujing.com

6、田泊识于2021年元旦

7、子路刚出来,另一个学生冉有就悄悄地跑到孔子跟前,恭敬地问:“先生,如果我听到了正确的想法,我应该马上做吗?”孔子立即回答:“是的,应该马上实施。”冉有离开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你是怎么回答同一个问题的?”

8、《论语》是一本耐读的书,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读的久了,便觉得在现实中,我们说的很多话,都是多余的。这样读下去,我自己产生了暮气。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暮气,所以,我要将《论语》的研读引向现代学术体系,特别是引向与现代学术机制相关联的方向,这样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因读《论语》带来历史的洞穿感而沮丧,避免因人性的滞着感让人过于冷静而缺乏热情;另一方面也为了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让他们尽早的熟悉现代学术规则。

9、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

10、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它的实施需要贯彻四个方面的原则。因材施教对于教师、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11、孔子作为一个教师,作为一个导师,他有着自己教学的方法,他对学生尊重,虚心接受学生所提的意见,并且鼓励学生、认同学生、赞扬学生,同时,他也会积极地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他们的理想,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12、王財貴先生:孔子是怎麼因材施教?這個問題應該很簡單吧!因為“因材施教”這個辭一直流傳在歷史當中,教育界也似乎從未中斷這樣的追求,一般人都心中有數的。只是怎麼樣的因材施教,如果講求實施細節,要看情況靈活運用,很難一一說明就是了。不過,從大體來看,我們讀讀《論語》,大概就可以知道孔子是怎樣的因材施教了。

13、孔子认为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各种气质、不同性格打交道,建立不同的教育方法。

14、中国历史上之所以会产生一千几百年的科举考试制度,恰恰是孔子的所谓“因材施教”的结果。因为科举考试就是要通过《四书五经》的教育,把所有的人都教育成一个模式。科举考试制度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那张恶魔的床。中国人到现在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恶梦,不能够从孔子因材施教的科举考试后遗症的高考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这肯定是与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密切相关的。

15、闻斯行诸: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就当付诸实施吗?斯,此,指合于义理的事。诸,“之乎”的合音。

16、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这时,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问孔子缘故。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冉有与子路二人,后来从政都有成就,多亏孔子的教育有方啊!

17、子路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

18、冉有懦弱小心,一定是个谨慎认真的人。这样的人,在注重细节的事情上,表现必然比别人好。激发他的优势,他能做得更好;生硬地为他补短,则削弱了他的优势。

19、孔子因材施教的哲学依据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四、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事例原文

1、这一章,又一次看出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对每一个学生在了解其不同的品质之后,给予不同的教育。 这是教育思想的精髓之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2、试述《论语》中儒家天命观及其后世发展

3、如果自己是过于果敢、轻率的就要退缩一点凡事再思而后行,如果自己是过于勤奋休息太少的就要注意休息好、注意卫生之道。

4、泡爸:原为商业人士,出于给泡泡讲知识的原因,“不小心”成为作家。已出版《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历史》、《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地理》、《大人孩子都能懂的时间简史》等十多本知识童书。

5、有一次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意思是听到了好的事情就马上实行吗?

6、在孔子这里,没有“标准答案”,这才是真的因材施教。人人学的活,用的活,都能自我思考。同时那个时代的时时处处随意的教育模式(非课堂),都是值得我们今天的教师借鉴学习的。

7、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弟子心想:“我赢定了。”

8、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

9、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着透彻了解,教育很富有针对性。如子路问孔子听见正当的事要不要立即付诸行动?孔子的回答是,有父亲兄长在跟前,岂能闻风而动?冉有问了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让闻风而动。公西华感到难于理解,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冉求性格柔弱,办事瞻前顾后,缩手缩脚,因而鼓励;子路性格鲁莽,风风火火,冲冲撞撞,需要降温。

10、谈谈礼文化中“敬”与“简”的关系

11、这个事情后来就成为孔子的美谈。后儒朱熹《论语》集注中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圣贤施教,各因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这当然是朱熹的美化。其实孔子的因材施教很明显,就是每个人都要达到他心中的那个标准。即太果断的人要打击他的自信心,而太犹豫不决的人要鼓励他的决断力。总之是要符合他的那个“过犹不及”,“执其两端而扣焉”的中庸标准。

12、孔子给子路的建议是,做事别急,父亲和长兄都在,先问问他俩的意见

13、最早实践“因材施教”的人是孔子。“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首次最孔子因材施教进行总结概括的思想家是朱熹。他在《论语集注》中说:“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最早肯定了因材施教这种方法在教育史上的地位。而这个教学原则讲的就是孔子的两个学生——子路和冉有,“闻斯行诸”的故事:

14、意思是:子路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

15、宰我问日:“仁者,虽告之日: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日:“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论语·雍也》)

16、王财贵先生:孔子是怎么因材施教?这个问题应该很简单吧!因为“因材施教”这个辞一直流传在历史当中,教育界也似乎从未中断这样的追求,一般人都心中有数的。只是怎么样的因材施教,如果讲求实施细节,要看情况灵活运用,很难一一说明就是了。不过,从大体来看,我们读读《论语》,大概就可以知道孔子是怎样的因材施教了。

17、“因材施教”是实现“有教无类”的有效途径

18、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说,不符合礼的东西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

19、从子游的礼乐思想实践探究春秋礼乐思想的新变

20、司马牛问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訒。”意思是说,有仁德的人说话迟钝。司马牛问的是“仁”,而孔子答的却是“仁者”。因为司马牛多言而浮躁,孔子实际上是通过解释“仁”来告诫他,促使他以后注意改正缺点罢了。

五、孔子因材施教的具体条件

1、因才施教可以说是教育方面的一种理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学生到了大学阶段,也是结合本人志愿才把其个人所喜欢的专业作为培养方向,能不能因才施教,大学的老师们才不管这一套。学不学由你,成才不成才管我何事,而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方面,一切取决于个人的自觉。

2、论儒家入世之乐与道家出世之逍遥

3、修訂:王財貴(2015/09/25)

4、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

5、孔子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家教育启蒙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的精髓用成语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其具体实施方法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6、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7、孔子的“因材施教”毒害了中国教育二千多年。使中国人严重缺乏张扬的个性与创造的激情。今天应该是好好反思的时候了。所谓文化自觉,在中国,就是反思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给中国人带来的负面效应。

8、与别人做朋友,更应该一起患难,一起吃苦。应该把这几条作为为人处事的标准。孔子赞扬了他的说法,他觉得颜回说的十分正确。

9、孔子说,那当然,不能犹豫。

10、希望能够帮到你,谢谢!

11、孔子淡淡一笑,缓缓地说:“子路这人很勇敢啊,这方面我也不如他啊!”

12、公西华感到难于理解,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冉求性格柔弱,办事瞻前顾后,缩手缩脚,因而鼓励;子路性格鲁莽,风风火火,冲冲撞撞,需要降温。

13、端木赐与战国策士之“辞”异同观

14、有一次,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15、比如,你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考上清华北大,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总有学生是跟不上的,这很正常,人和人是有差距的,五个手指头是不一样长的。所以,教师们一定要学会因材施教。

16、翻译:子路问道:“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可以(不先请教他们)听到了就去做呢?”冉有问道:“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

17、意思是说,外出时,要像去见贵宾一样地庄重,役使百姓时,要像承办盛大的祭祀典礼一样地严肃。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强加于别人。在诸侯的国家里当官,没有人怨恨你;在卿大夫家里做事,也不会有人怨恨你。

18、孔子很重视发展学生的爱好专长,如他对有代表性学生的优势归结为:“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他认为“雍也可使南面”(《雍也》),德行突出的仲弓可以当君王;善于政事的子路可以管理军政,“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公冶长》);善于交际的子贡可以从事外交,等等。

19、我们看《论语》说“仁”呢,有些是孔子对仁的泛说,不是针对某个弟子说;有些是弟子来问,孔子就针对这个弟子说。泛说的当然是很广阔,很圆满的;就是针对某一弟子说,好像都有所侧重,但是这个有所侧重,讲得浅近的不失深远,讲得深远的不失亲切,这就是圣人之言。这岂不也是“圆音”?如果我们读《论语》能够读出这个意思啊!那真的是句句受用,而且句句都是“历久弥新”,句句都“与日月同光”。(众鼓掌)

20、所以说人的成才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至于施教只是人成才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因才中的才是哪方面的才,先天遗传与后天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2019/09/30)

六、孔子因材施教

1、“那子路又怎么样呢?”子夏又问道。

2、時間:2006年9月30日

3、这就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具体学情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教育。时至今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4、第针对学生的实践差异,陆续推向社会。

5、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6、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事例:

7、就是贵族学校,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古代的皇家学校。可谓是教师、教材、设施各方面都是一流的。老师们完全有时间有能力一对一的,对学生施行因才施教。从过往的历史中不难发现,皇家子孙们能够称得上人才的也是了若星辰。

8、同时,通过这一章孔子对学生有退有进的教育,大家应该对自己进行一番反思,如果属于临事退缩的,就要勇敢一点,做事不够勤奋的就要勤奋一点;

9、孔子是一个懂得因材施教的人,他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针对性的教育。孔子非常满意自己的得意门生,因为他重视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的人才,而在德行方面有颜渊、闵子赛、冉伯牛和仲弓;在言语方面有宰我、子贡;在政事方面有冉有、子路;在文学方面的高材生,有子游、子夏。这也是孔子最为自豪的。

10、“那么,子张呢?”子夏问道。孔子回答说:“子张在庄重的方面也是胜过我啊!”

11、(欢迎点击批评:2019年冬读《论语》研究成果)

12、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经验,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1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14、(单选)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

15、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6、孔子的两个弟子,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两个人在政治方面都颇有成就。

17、于是,这两三年,我便组织学生建立学术研讨小组,引导学生进行现代的学术讨论。近三年来,随着经验的积累,我看到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研读过程中,我看到学生一年比一年更进步,他们研讨的成果学术性更强。我希望这样的阅读,能够持续发展,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供同道者参考。这样的阅读,更希望能给跟随我读《论语》的学生带来一些收获,在他们未来的学术与人生中,起到建设性的积极作用。

18、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9、子夏更困惑了,很诚恳地对孔子说:“既然他们都超过了您,那怎么都来向您学习呢?”

20、颜回是十三岁时拜入孔子门下,而那时孔子已经收徒讲学很久了,所以那时的孔子十分有名。颜回刚刚成为孔子弟子的时候,年龄还十分的小,性格比较内向,平常很少说话,也不表露自己的才智。

1、孔子的因材施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现在也可以贯穿到,因性别施教,因年龄施教,因家庭环境施教等等…

2、如果孔子遇到爱因斯坦,他可能会说,这位先生,闷在书斋里是不可以的,你得走出去,多交些朋友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孔子很重视发展学生的爱好专长,如他对有代表性学生的优势归结为:“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

4、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九岁。

5、冉有问:“闻斯行诸?”

6、朱熹评论《论语》中这一章“乃传授心法切要之言。非至明不能察其机,非至健不能致其决,故惟颜子得闻之”。孔子数称“贤哉回也”,表现出对颜回的充分信任和嘉许,也能看出孔子十分满意自己对颜回的成功教育。

7、孔子因材施教译文是,孔子善于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教育他们,有的学生有好胜的缺点,孔子教育他,有事要和年长的人多商量,有的学生有胆小的缺点,孔子教育,他要勇敢。

8、如:“子使漆开仕。对曰:‘我斯之未能信。’子说。”“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雍也》)。

9、冉有接着上场,结果又问了同样一个问题:“先生,听到正确的可以做的事情,是不是就马上做啊?”孔子说:“OK,OK,OK,对了对了对了,听到了就要马上去做。”冉有开心退下。

10、孔子回答说:“颜回很不错啊,他在仁义的方面,比我还强呢!”

11、现代基础教育,讲究的是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一个班级,动辄几十人,多则近百人,让老师们放下Te所使用的教材,对学生们因才施教,现实吗?可行吗?

12、这就是孔子的厉害之处,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案

13、春秋战国之变与“君子三变”的联系

14、时间:2006年9月30日

15、面对宰予的小聪明和构陷式提问,孔子则以温和又犀利方式和言语去回答,一方面给予问题本身明确的答复,另一方面也是及时遏制一些不太好的苗头——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都是优点,但过于追求标新立异的观点,则有钻牛角尖陷入极端的风险。

16、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说有三季呢?”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