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的诗意【唯美文案125句】

2023-11-12 10:47:34 0 59

一、寻隐者不遇的诗意

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喜欢这份用心,就分享给更多朋友吧!

3、可是山里云雾缭绕,树木莽莽苍苍,哪里知道师父的去处呢?

4、小船在风雪中行驶了一夜终于到了戴安家门口,可是,他并没有进门,而是沿原路返回了。

5、zhǐ zài cǐ shān zhōng ,

6、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作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7、隐者:不肯做官而住在山野的隐士,一般指的是贤士。

8、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9、寻访隐居山林的贤士,却没有遇到。

10、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11、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12、(“我”到山中去寻访一位隐者故友,没有遇见,只遇到了他的一位年少弟子,于是,“我”)在苍松下问童子,(“你”的师父在吗?)

13、①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山林中的人。

14、据说,当年骑着瘦驴的贾岛,苦苦思索“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诗,犹豫着究竟用该“推”字还是“敲”字,没留心竟撞上了出行的韩愈。韩愈非但不生气,反而建议:“敲字更好。”两人由此结下一段诗缘,“共论诗道,流连累日”。(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这便是“推敲”的来历。

15、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16、♬点击上方绿标听主播朗诵诗词

17、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18、东晋书法家王徽之,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乘小船去拜访好友戴安。

19、好友就是那个和我们志趣相投的人,那个骨子里和我们有相同性情的人。

20、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言:回答,说。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二、寻隐者不遇的诗意怎么写

1、有兴致游历山水,一日游到苍松翠柏山中林下,见到捣药童子问师父可在否?

2、第二答,是针对诗人何处采药的问话而来。

3、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任诞》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4、“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5、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6、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

7、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03《长歌行》赏析

8、《寻隐者不遇》出自唐代贾岛诗作。

9、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22《别董大》赏析

10、诗意是: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拼音)sōngxiàwèntóngzǐ,松下问童子,yánshīcǎiyàoqù。言师采药去。zhǐzàicǐshānzhōng,只在此山中,yúnshēnbùzhīchù。云深不知处。

11、意思是:去寻找贤士,但找不到他在哪里。

12、?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13、出自《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14、不仅如此,在这首诗里,还有一个妙处,那就是每一句诗都比上一句展开一个更大的空间。最初的“松下问童子”不过勾画出局部的一个小场景,第二句“言师采药去”已将视野转移到隐者的行踪,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已在无形中展开了一幅关于山的阔大画面,而“云深不知处”使得这副画面不但阔大,更增添了幽深。于是四句诗形成由小到大,层层拓展的层次,极其简洁又极其丰富,仿佛绵延无穷,将人们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引向了山的深处,云的深处。

15、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唐.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16、《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17、寻隐者不遇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是什么意思?其实,诗人的诗题已说明了——寻隐者不遇。通过读此诗,我的理解是,诗人本想去拜访一位隐居蓬莱岛的高士;高士所隐居的环境山高云漫,松涛阵阵,香气弥漫……待诗人到达隐士所居处时,恰好隐士已上山采灵芝去了,既不知他何时归也不知他去何处采,只好扫兴;但这锻造的环境也使诗人领略到了另一番风景,得到了另一种收获。此诗和另一首《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有异曲同工之处。

18、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19、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17《望庐山瀑布》赏析

20、《寻隐者不遇》(作者)贾岛(朝代)唐

三、寻隐者不遇的全诗意思

1、访友不遇,心中并没有落寞惆怅之情,而是遣随从向邻家借来开门的工具,进得红楼院里来欣赏幽竹……

2、“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3、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4、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

5、诗意是: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6、就在这一问一答之间,从来也没有出过场的隐者形象已经是非常高大丰满了。

7、“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去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相见当时松下所问的是“师往何处去”。

8、《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释:云深:指山深云雾浓。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赏析:这是一首问答,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9、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10、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11、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20《早发白帝城》赏析

12、寻隐者不遇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其实,诗人的诗题已说明了——寻隐者不遇.通过读此诗,我的理解是,诗人本想去拜访一位隐居蓬莱岛的高士;高士所隐居的环境山高云漫,松涛阵阵,香气弥漫……待诗人到达隐士所居处时,恰好隐士已上山采灵芝去了,既不知他何时归也不知他去何处采,只好扫兴;但这锻造的环境也使诗人领略到了另一番风景,得到了另一种收获.此诗和另一首《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有异曲同工之处.

13、感悟:茶圣陆羽(陆鸿渐)把家搬去了离城不远的近郊,走过一条乡间小路,那长满桑麻的地方就是他的家。

14、“悟诗情”指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思念、理想、社会现实、风景等)。

15、这日好友皎然到访,敲门后却听不见院里的犬吠声,原来是家中无人。

16、淘一首好诗,会一位故人

17、sōng xià wèn tóng zǐ ,

18、《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小诗。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

19、而《宋诗纪要》里则记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宋真宗遣使召他为官,他听到消息后却关门闭户越墙而逃。

20、诗人久久地伫立于此,不忍离去,此刻,香风不动,松花自落,白云满地,空山高远,哪里望得见隐者的身影?!

四、寻隐者不遇的诗意和中心思想

1、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俞仲蔚曰:意味闲雅,脍炙人口。

2、《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3、正因为诗人听得友人弟子答问,说其师父采药去了,于是诗人非但没有扫兴而归,而是激起了诗人心中的兴趣和赞许,于是就穷追不舍地问了第二句。

4、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这首诗就是一个例证。

5、他懂得你的一言一行,你明白他的举手投足。

6、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7、古诗词学习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习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

8、脍炙人口的古诗还有什么不被知道的内涵呢?一起来重读《寻隐者不遇》吧!喵~

9、某某对话有众说纷纭,云云激辩的表述。

10、苍松下,我询问年少的学童:“你的师傅在吗?”少年见是来拜访师父的客人,便恭敬地回答道:“我师父采药去了,还没有回来。”

1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12、乘兴而来,尽兴而返,这就是访友的最高境界了吧。

13、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21《望天门山》赏析

14、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15、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16、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17、松树下,我向童子询问他师父的去向,他回答说师父上山采药去了。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中,山上云雾缭绕,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

18、在这首诗中,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取了以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

19、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解):云深:指山深云雾浓。(韵译):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20、《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的诗意: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赏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五、寻隐者不遇的诗意简短

1、“明诗意”是要了解整首诗的意思;

2、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3、④云深:指山中云雾缭绕。处:地方。

4、不过,距离这首诗的写作毕竟已经过去上千年,在没有更充分的证据以前,我们很难断言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作者。也许这是贾岛无意中的妙手偶得,又也许这是出自名不见经传的孙革。作者就像是这首诗中的那个隐者一样,在云山深处无处可寻,只留下无穷绵延的诗意,供千载之下的我们无限向往。

5、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6、真是言已尽,情未了,余韵无穷。

7、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

8、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9、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10、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

11、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12、童子的回答非常有趣,也包含了多层含义:

13、首句“松下问童子”,从表层上说交待了作者寻访隐者未得,于是向隐者的徒弟问寻的这一连串的过程;而深层上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

14、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言:回答,说。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15、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06《咏柳》赏析

16、这首诗的特点是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即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17、寻隐者不遇意思是寻访隐士没有遇到。寻是寻访的意思。隐者即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不遇的意思是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18、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28《江雪》赏析

19、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20、(于是,童子答曰:)只知道在这座大山里面,(至于具体是哪个方位,)山中云深,(实在是)不知道(师父到底)在哪里。

六、寻隐者不遇的诗意

1、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注释云深:指山深云雾浓。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赏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2、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12《鹿柴》赏析

3、明代蒋一葵《唐诗选汇解》:首句问,下三句答,直中有婉,婉中有直。

4、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处:地方。

5、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01《汉乐府·江南》赏析

6、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05《风》赏析

7、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

8、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9、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唐.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10、访隐者不遇和寻隐者不遇有何不同访”即拜访。在拜访前,是会给被拜访的人一个口信。即告诉他我会在几时几时到。有提前通知的意味。而“寻”则是随机的。有“碰见了就是幸运,碰不见也就碰不见了吧”的意思。强调的是随缘。

11、古风泊客┃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12、作者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 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 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诗人自己的感情表现结构,它由惆怅而期冀(不遇到知在此山中),由期冀转而更深一层的惆怅,流露出终不可及的慨喟。诗人本来是僧,后还俗,但仕途并不得意,因此始终倾羡高洁超俗的世外生活。实际不独是诗人对隐者的描绘,也正是诗人自己所追求向往的人生境界。

13、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29《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赏析

14、寻隐者不遇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诗意寻仙问道,没成想却来到了蓬莱仙岛,这里到处香气弥漫,松花自落。仙人到底去了哪里呢?怎么到至今还不回来?这满地的白云幸好没人打扫。《寻隐者不遇》是北宋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运用想象,想象自己寻找仙人不意进入了仙境,从而真象了一种闲逸雅致的仙境生活,突出了隐者的超然出尘的胸怀,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5、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23《小池》赏析

16、在这首诗中,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取了以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17、《寻隐者不遇》全诗意思为:在苍劲的松鼠之下向童子询问隐者的消息,童子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之中,但是山中云雾缭绕,根本无法知晓他的行踪。

18、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14《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19、新家的篱笆下种满了菊花,可能是新栽的缘故,秋天来了它们还没有开花。

20、来时迫不及待,回时心满意足,乘兴而来,尽兴而返,这就访友的最高境界

1、据《宋史》记载,魏野一生没有出仕,对云山,伴清泉,他一生都居住在这样清幽雅静的地方。

2、本诗记叙了诗人寻访隐逸高人而不遇一事,但诗人并未因不遇而沮丧,转而从欣赏山中美景中体味隐逸的高雅志趣,继而抒发自己乘兴而往、乘兴而归的惬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3、诗人本想转身折返,可是又心有不甘,于是就向陆羽的邻居打听他的行踪。

4、《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原文为:

5、“知诗人”是要了解作者的,或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