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遇张九龄
1、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2、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3、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4、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5、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6、习孔孟之道,做有德之人
7、ORCHIDANDORANGEI
8、《感遇·其一》由张九龄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9、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0、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11、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shì)文献。唐朝韶(sháo)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感慨和期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qǐmí)诗风,贡献尤大。代表作品有《感遇十二首》、《望月怀远》。
12、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诗词朗读
13、永日徒离忧,临风怀蹇修。
14、陈鹏举注《陈注唐诗三百首》收307首。
15、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它们清雅高洁的特征。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16、后半句看起来好像很突兀,但是是在为下文做铺垫。鸿雁经过了海浪之后,是肯定不会被护城河的水吓到的,但是这里作者还是这样表达,也就是说鸿雁就像是在官场上的张九龄,经历了非常多的坎坷,就算是再小的风浪也会非常警惕。
17、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18、屈原曾经写过一篇《橘颂》,赞美橘树具有的“与世独立,横而不流”的品格;《古诗》又有“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的句子,比喻贤者要求用世。张九龄此诗,兼有这两种意思。
19、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20、写作背景:《感遇》为唐朝大臣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赏析: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感遇》正字气运蕴含,曲江精神秀出,正字深奇,曲江淹密,皆出前人之上。盖五言古诗之本原,唐人先用全力付之,而诸体从此分焉。彼谓“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本之则无,不知更以何者而看唐人诸体也。
二、感遇张九龄其七
1、他曾徒然为人生道路的多歧而伤感哭泣
2、通过鸿雁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鸿雁离群是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能够让读者很具体的理解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可以说是非常的妙。
3、李明阳译注《唐诗三百首》对部分章节有所删除,收312首。
4、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5、最后一句,“草木”即兰花和桂花的总称。隐逸之士以兰花桂花自比,闻风而相悦,“草木”若有感觉也应该“相悦”,可惜“草木有本心”,无论是兰花还是桂花,它们都有自己开花的时令,不因任何人的喜爱而枝繁叶茂,也不因任何人的宠爱而改变散发芬芳的时节,因为它们不会趋炎附势地寻求攀折和赞美。最后诗人点出本诗的主旨,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如兰桂一样,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通过谄媚逢迎去博得功名,追求富贵。
6、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7、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8、lán yè chūn wēi ruí,guì huá qiū jiǎo jié。
9、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
10、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11、林栖者:隐居山林中的人。
12、ZhangJiuling
13、浩思极中夜,深嗟欲待谁。
14、除此以外,张九龄还是那个时期非常著名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主要是五言诗居多,其诗风比较淡雅,语言淳朴,把人生的感想都寄托在诗中。
15、觉得还不错要拉到文末点(在看)哦!
16、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17、张九龄感遇共有12首。
18、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19、持此谢高鸟, 将这一切告知那高飞的鸟儿,因之传远情。 因要托她传达我这遥远的情怀。
20、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三、感遇张九龄赏析
1、①兰:此指兰草。葳蕤(weirui):枝叶茂盛而纷披。
2、感遇二首其二拼音版注音:jiāngnányǒudānjú,jīngdōngyóulǜlín。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qǐyīdìqìnuǎn?zìyǒusuìhánxīn。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kěyǐjiànjiākè,nàihézǔchóngshēn。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yùnmìngwéisuǒyù,xúnhuánbùkěxún。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túyánshùtáolǐ,cǐmùqǐwúyīn?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3、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4、释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穿着靓丽华美的服装担心别人指指点点,在高明的地位会惹得鬼神都感到憎恶。这两句既有说理,又有劝诫的意味。
5、“有岁寒心”为二遇,这可能与江南处于比较温暖的地理位置有关,但是主要是由丹橘本身所拥有的傲骨寒心内因所致;
6、押韵:这首诗都有哪些字押韵呢?洁、节、悦、折,押的是入声屑韵,入声急促,读的时候要收得快点。
7、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8、押韵:这首诗押的韵是林、心、深、寻、阴,属平声侵韵。
9、春天百花齐放,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兰花也是开放于春天。在春天开放的众多花中,为什么独独兰花被大家认为是“花中君子”呢?下面这首诗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
10、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11、“薨薨” 成群又是为了什么
12、张九龄七岁能文,这既不排除他的天赋成份在内,同时也与当时社会以文开科取仕的整个历史背景有关。在这一背景下,家家户户都在尽可能的条件下,让自己的男孩很早接受文学方面的启蒙教育,其中聪悟者脱颖而出,被朝廷录用。张九龄即为其并累官至宰相职位,后因遭到另一宰相李林甫的打击和排挤,郁郁而终。他的《感愚》十二首诗或作于此时,所感者均为物之不平、人之不允、世之不公。
13、从小至今,虽在语文课中诵读不少古诗,但仍未全面。诗歌是历史、文化的高度精简凝练,是文学著作之精华,诵读古诗既能掌握典籍典故,更能消除时间空间隔阂,拉进与诗者的物理距离,了解真实情境,在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境遇中体悟生命哲学,感受生活真谛,而不至于碌碌于路。
14、“岂无阴”为五遇,尽管它的荫凉不亚于其他树木,然而世人张口闭口所言者只是载种桃树、李树而已,根本没有将丹橘放在心上。
15、答:兰草迎春,生机勃勃,突出了兰,桂。
16、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17、④本心:草木的根与心(茎干),指天性。
18、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19、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20、弋者:弋者,猎鸟的人。慕,想猎取鸟的欲望。
四、感遇张九龄其三
1、cǎo mù yǒu běn xīn,hé qiú měi rén zhé!
2、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3、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4、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5、《唐诗三百首》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与第七首,分别咏兰桂与丹橘。
6、第二句写这只鸿雁看到了两只翠鸟,实则说的是他的政敌们占据着高位,就像是这翠鸟,把自己的巢穴搭建在三株树上。接下来两句是他借着鸿雁的口吻,表示对政敌的劝告,希望你们不要太得意,你们的羽毛这么鲜艳,就不怕猎人来打猎,把你们抓走吗?
7、每一次(分享),每一条(留言),都是您对我的鼓励!(星标)每日解读诗词,就不会再走丢啦!每一天的努力都是,
8、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9、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10、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
11、天上高飞的鸟儿啊,拜托你把我的心意传达给远方的君主。
12、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13、何料林中隐者,闻到了兰桂的芬芳而生爱慕之情,殊不知兰桂的美好完全是源自它们的本心本性,哪里是在为求人折赏呢?
14、在张九龄的诗中大家最喜欢哪首感遇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004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15、接下来两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即表示了对双翠鸟的警告,他们如此的锋芒毕露,肯定会被当成猎物的,而且窃取高位,肯定也会被别人讨厌。
16、张九龄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17、感遇十二首(其三)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18、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19、(解释)江南盛产红橘,经严寒之后橘林仍葱葱绿绿。这难道是地气暖和使然原来橘树自有喜欢傲雪的气质。款待亲朋红橘当之无愧,怎奈路途遥远山水阻隔。命运难测只能听其所遇,如同四季变更不能追寻。世人都偏爱栽种桃李,难道橘树不也是绿荫葱茏吗
20、答:比兴。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和欣赏。诗人以此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分,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
五、感遇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翻译
1、②桂华:桂花。“华”同“花”。
2、Whichconformsthemtotheseasons.
3、而我(孤鸿)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妄想猎取我,可是不知到何处去猎取我。
4、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5、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6、对张九龄的感遇两首诗赏析
7、Alluredbysweetwindsandcontentedwithbeauty,
8、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见到城墙外的护城河水,却不敢回顾一下。
9、释意:《红楼梦》里,林黛玉教香菱学诗时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这首古风,平仄没有格律诗那样的要求,起承转合来说一说。先写带有香气的春兰秋桂起头,承接着写这两种植物生机勃勃生长,是自然而然的,独自芬芳,不求媚俗,顺应美好的季节;第三句转折,不写植物了,从植物写到喜欢这些高雅植物的人,最后合在一起结尾,写春兰秋桂自然而然按照本心成长,不是为了博得别人的赞赏才成长。
10、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11、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
12、②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生意:生气勃勃。自:各自。尔:如此。
13、才华和锋芒外露,只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只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
14、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拼音:
15、生意:生机勃勃;自尔:各自如此;林栖者:栖身于山林之人,指隐士;闻风:指仰慕兰贵芳洁的高风亮节。美人:在屈原的作品中常以“美人”比喻君主,这里指理想中的志同道合之人。
16、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17、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18、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感遇十二首》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19、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
20、张九龄《感遇·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六、感遇张九龄
1、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2、(注释)麓蕤(w靑ru):草木枝叶茂盛下垂的样子。
3、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4、所怀诚已矣,既往不可追。
5、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有《曲江集》传世。
6、释句:(运命唯所遇)只能按着命运随遇而安。(循环不可寻)感慨之余,唯有看作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实在没法追究。
7、在这里,咏丹橘历经苦难而得不到赏识,与中国古人对梅松的偏爱具有相似性。梅只有经过寒冬腊月才能开花,松柏在光秃秃的岩面上经过多少次风吹雨打后才能够成材,而中华民族一般也是经过无数次战争、饥饿、流血与痛苦之后,才会暂得片刻安宁,因此它的人民也习惯了卑微的生活,对突如其来的幸福傍徨、犹豫、不敢接受,深怕在这幸福之后,隐藏着更为重大的灾难。
8、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9、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10、答:指的是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他们爱慕美好事物,追求美好品格和理想。
11、此书因历来屡有刻印,各本篇数不同,有作321首,有作3333310首的等等。本人所见有如下版本。
12、不禁大声慨叹那个古代的杨朱子
13、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14、唯:有的版本写作“惟”,二字相通。(维惟唯)《说文解字》:经传多用为发语之词,毛诗皆作维,论语皆作唯,古文尚书皆作惟,今文尚书皆作维。就是说,作为语气词,三字用法是相同的,只是在各本典籍中写法不同。
15、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16、这首诗托物言志,给植物赋予了人的精神,以此抒发内心的感怀。春季,兰叶翠绿繁茂,焕发勃勃生机;深秋,桂花盛开绽放,呈现洁白风韵。
17、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18、第一首诗的大意是,兰叶春来繁茂,桂花秋时皎洁,它们的欣欣向荣盛态,在春秋两季自然而然地演变为佳节。因为慕其芬芳,有人久坐林中而不去;因为贪其枝美,有人动手横折,这又岂是兰桂二木的本心所愿?寓世人忘恩负义之意,在欣赏的同时不知体贴兰桂二物的自然本性。
19、飞沉理自隔, 那飞鸟和沉鱼本来就情趣相隔,何所慰吾诚?
20、以上二首诗既独立成篇,相互之间又具有一定的联系性。第一首诗暗骂忘恩负义,第二首诗因此叹息。
1、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2、第三联“谁知”忽然一转,引出“林栖者”。“林栖者”指与兰桂一样高洁的隐逸之士。他们由于闻到了花的芳香而产生了喜爱之情。
3、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
4、命运遭遇往往不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5、诗译之二:幽林归独卧, 回到幽深的树林中独自高卧时,滞虑洗孤清。 积聚的愁虑已去心中一片宁静。
6、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则是诗人透悟人生穷达后的感性体验和知性表达,是诗人守身不辍的儒士形象的生动投映。《感遇十二首》为唐朝大臣张九龄遭谗言贬谪后所作的组诗。这组诗有托物言志的寓意。
7、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8、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9、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10、张九龄(678年一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张九龄是一位既有远见,又有胆识的政治家。他为人忠心,直言敢谏,秉公守则,不趋炎附势,不徇私枉法,为“开元之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张九龄去世后,每荐宰相,唐玄宗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可见张九龄的显赫地位。此外,张九龄诗歌成就也甚高,独具“雅正冲淡”的风格,有很多名诗留传后世。
11、日日夜夜地,我怀抱著高远的理想与至诚,可是又有谁能感受得到呢?
12、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13、shéi zhī lín qī zhě,wén fēng zuò xiāng yuè。
14、前四句为第一层,借孤鸿所见,描写双翠鸟盛气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态;前两句很耐人寻味,经历过大海上的惊涛骇浪的孤鸿,对对一条小小的护城河却不敢顾,说明人世(特别是朝廷)的险恶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险恶。而在这孤鸿“不敢顾”的地方有一双小小的翡翠鸟却竟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营巢,高高在上,气势熏天。“侧见”有两重意义,一是说明翡翠鸟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令人侧目而视;二是说纵然翡翠鸟悲气焰嚣张,但孤鸿对之却不屑正视。
15、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16、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7、释词:“葳蕤(wēiruí)可能就是说,草木生长很茂盛吧,你看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有‘生’和‘威’字!”小朵说。那“华”为什么读“花”呢,和《诗经》哪一句相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小朵说,兰叶对桂花也恰恰好。那这兰叶和桂花都有什么特点呢?桂花很香,兰叶也很香吧。“自尔”就是“自然”的意思,“佳”就是“好”的意思,“知”有“晓得”的意思,那“坐”又有什么意思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要停下车来看霜叶呢,那是因为喜欢。所以,“坐”是“因为”“由于”的意思。
18、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19、分享丨点赞丨在看三连击,记录专属阅读!
20、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1、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2、xīn xīn cǐ shēng yì,zì ěr wèi jiā jié。
3、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4、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5、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6、青鸟跂不至,朱鳖谁云浮。
7、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8、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