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岳阳楼记【唯美文案150句】

2023-11-12 10:44:18 0 59

一、范仲淹岳阳楼记

1、庆历五年(1045),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皇祐四年(1052),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2、河南邓州。《宋史·列传·范仲淹》记载很明显,1045年(庆历五年)正月,范仲淹新政失几,他的参知政事被罢免,改知邠州(今陕西邠县),不久因病改知邓州。范仲淹写《记》是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这时他正在邓州任上。汪曾祺先生认为邓州是现在的延安,这是错误的。延安在宋初称“延州”,范仲淹早期曾在延州负责西北防务。由于军事位置重要,延州于1089年升为延安府。所以在《水浒传》中王进和鲁提辖都称延安府。邓州就是现在的河南邓州。宋初于此设武胜军,治穰,乾德(963-968年)年间,复称邓州,统于京西南路。所以,范仲淹是在河南邓州写的《岳阳楼记》。

3、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觉得喜气洋洋了。

4、得幸与衿社诸君共此良时。

5、(译)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6、《岳阳楼记》问世的缘起是滕子京重修岳阳楼。

7、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觉得喜气洋洋了。

8、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 何时而乐耶?

9、(译)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10、秋季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度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问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岳阳楼为三国东吴所建答。扩展资料:后世影响: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

11、至此,已知何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矣。

12、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了春天的暖和天气,阳光充足,无风无雨,洞庭湖水面上水波平静,天上的阳光和湖面上反射的阳光互相交织,放眼望去,整个湖面碧波万顷,非常壮观。水面上的水鸟自由飞翔着聚集在一起,湖里的鱼活泼灵动,浮潜多姿,湖岸上的花草生长茂盛,又透着着阵阵幽香。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15、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范仲淹在河南省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

16、凭空杜撰,或者装作到过洞庭湖,照搬现成的材料,拼凑出一篇来,这对于一般人来说,作为一般的应酬之作,似还将就。

17、范仲淹所写《岳阳楼记》文章本身为标准件来看,作为一篇完整的文学作品,其总字数为三七五字.它也包括四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题目,“岳阳楼记”四字;正文,三百六十字.其中第一自然段五十一字,第二自然段七十五字,第三自然段六十六字,第四段和最后第五自然段各八十四字.写作日期,“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八字.作者署名,“范仲淹”三字.(但也有少数版本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时代背景,在作者署名前加一个表示朝代的“宋”字;这样,全文字数为三七六字).

18、此外,《全宋文》、《古文观止》等总集也收有《岳阳楼记》。

19、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

20、唐以后这座阁楼就正式称为岳阳楼,白居易也曾登楼赋诗,但在质量上没有能拼过前面那三位。事实上关于岳阳楼的诗此后就再也没人能够超越了,而写岳阳楼的文章则没有人能超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来也有其他人写岳阳楼记,但是无法超越这一篇。

二、范仲淹岳阳楼记背景

1、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2、22CohenPl,Melbourne,

3、古代的“记”是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在写法上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一类是由事、景、物之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属于后一类。“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明,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而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

4、岳阳楼最初是古代的军事要塞,曾是三国名将鲁肃的阅兵楼,鲁肃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孙权能在心里面顶住曹丞相的恐吓,鲁肃是起了比较关键的作用,他并不是三国演义里顶不住刘皇叔眼泪攻势的老好人。真实的鲁肃和小说中的形象相差很大,他是东汉末年极具战略眼光的名将,他的墓就在岳阳楼景区的不远处。

5、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他怎么可能将洞庭湖的景观如实地描写刻划出来呢?

7、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8、(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9、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10、《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1、按照宋代人的习惯,写“记”以及散文一类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过这种文章记录事情、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1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斯,这,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中的斯同意。去国,去,离开,国指国都。怀乡,思念家乡。谗,指谗言,讥,讥讽。这句话是说:在这样的天气环境中登上这座楼,受压抑环境的影响,那种被迫离开国都,又思念家乡的感受就会涌上心头,担心某些排挤自己的坏话,又受不了某些人的冷嘲热讽,放眼看去,满眼都是萧条枯索的景色,感慨达到极至,就忽然生出一种悲凉的念头。

13、那在朝廷当高官就为百姓担忧;在僻远的江湖就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它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在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又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14、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15、政通人和:政事通顺,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顺利;和,和乐。

16、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17、这句话是说:滕子京想扩大岳阳楼原有的规格,并且收集了唐代和当今文化名人的题咏诗赋作品刻在楼上,但前人的题咏虽然多,却没有一篇专门为岳阳楼写的题记文章,所以嘱托我写一篇,以记录岳阳楼重修的盛况。

18、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9、“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并非他眼见之景,而是暗指推行“庆历新政”中遇到的阻力和挫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也并非他目睹之状,而是象征心中抱负得以施展后的春风得意。范仲淹不会因为失败而“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也不会因为成功便“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0、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三、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

1、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2、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

3、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4、地址:171ToorakRoad,SouthYarra,VIC3141

5、“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风平浪静时的景色.现在一般的说法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不惊不诧。

6、于是借题发挥,将岳阳楼及其大观以「前人之述备矣」而一笔带过,由洞庭湖上阴晴之景引起的「览物之情」入手,将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7、大意如《清平乐》中所译台词。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岳阳楼记》中最著名的表忧乐态度的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再乐。这是一种全心全意为黎民百姓的思想。百姓还没有担忧,那么就早早把百姓担忧的事情扫除掉,看见百姓们都快乐了,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这是所有做官人应该达到的境界。

9、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或,有时候的意思。长烟,指持续弥漫在空气中的雾。范仲淹的另一首词里: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浮光跃金,光和金都指月光。静影沉璧,影和璧指月亮,璧是圆形的玉。

10、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1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2、范公一生劳苦奔波,只为食“民”之禄,忠“民”之事,而全然抛却个人得失。居朝堂之上,则为百姓殚精竭虑;若是被贬他乡,处江湖之远,也依然心怀家国、为天下平宁尽已所能。

13、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

14、“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1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庙堂指朝廷。江湖指地方。那些古代贤人秉持着因时因地而制宜的思想,在朝中做官就心怀天下百姓的疾苦,在地方任职就时刻关心君主是否能够施行仁政。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是相对的,中枢官是规则的制定者,地方官是规则的执行者,他们在中枢做官制定规则,出发点就是要对天下百姓有利,忧其民,就是缜密思考如何能够惠及百姓;他们在地方做官执行规则,就会考虑这种规则是否适用于本地,忧其君,就是期望中枢制定的规则能够合理,扮演不同的角色就会有不同的心态。

16、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7、《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18、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9、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20、电视剧《清平乐》中范仲淹形象

四、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写作年代是宋仁宗

1、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3、 简而言之,范仲淹不记岳阳楼,是因为他当时正在邓州的任所,没有见过重修后的岳阳楼,而且不仅当时未见,就是此前此后,他都没有到过岳阳楼,更不用说见过洞庭湖了。

4、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意识到宋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

5、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挥笔岳阳楼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自托胸臆范仲淹再论古仁人心怀天下巴陵郡政通人和洞庭湖气象万千

6、《岳阳楼记》创作于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范仲淹因主持“庆历新政”失败被贬官到河南邓州,而他的好友滕子京于此前的庆历四年春被贬湖南岳州,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其中一件就是重修岳阳楼。为了提高政绩工程的知名度,滕子京遣人快马加鞭,给当世文豪范仲淹送去一封求援信,请他为刚刚落成的岳阳楼写一篇记,给他的唯一参考资料是一幅《洞庭晚秋图》。

7、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8、“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9、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

10、可结果,范仲淹受友人嘱托写下的这篇名为岳阳楼记的散文,对重修后的岳阳楼只以「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寥寥数语敷衍之,而且连登临岳阳楼所观之景也以「前人之述备矣」而一笔带过。作为散文大师和滕子京好友的范仲淹,竟不顾友人所嘱,也不顾这类记物体散文的体裁特点,不仅对岳阳楼的盛景不加记述,反而将其写成了一篇类似登楼赋的借物咏怀言志的抒情散文,并且还能使友人满意,并使历来的研读者对其文题不符的矛盾之处一无所察,原因何在,奥秘何在呢?

11、他对岳阳楼和洞庭湖的了解,就是滕子京让人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和前代名家有关洞庭湖和岳阳楼的诗文。

12、《岳阳楼记》是他晚年在河南邓州做知州的时候,应好友藤子京之邀而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他名垂千古的佳作!范仲淹一身浩然正气、爱民忧国、廉洁奉公、克勤克俭,在历史上留下清名,为后人敬仰和爱戴

13、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14、此文集由苏轼作序,其第七卷收录了范仲淹所作《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南京书院题名记》、《清白堂记》等记。《清白堂记》之后,卷中第四篇,便是《岳阳楼记》:

15、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中的岳阳楼在我国湖南省。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楼主楼高42米,进深54米,宽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汉族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16、此处有着非常古远的文化气息,是《楚辞》当中经常出现的地理位置,楚国文学家屈原就曾经在这里徘徊,后世那些贬谪的官员和诗人也都跟随着屈子的脚步经常在此游览。迁客,是指被贬谪到这里的官员。骚人,出自屈原《离骚》,后来称诗人为骚人。得无,能不,这是带有揣测意味的疑问词。

17、《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18、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噫,叹词。微,没有的意思。范仲淹这里说的微斯人,斯就是指前面说的那些古代贤人。《论语》里孔子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就是没有管仲这样的贤人,而范仲淹说没有这些古代贤者式的人,我该与谁同道呢?

19、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包含。吞长江,洞庭湖是长江中游的重要节点,号称长江之肾,江水过大的时候,洞庭湖就能吸收江水,调节水位,所以说吞长江。浩浩汤汤,是指水流浩大而又湍急有力。横无际涯,横是指在视线这内横向流动,际涯就是边界。朝晖夕阴,朝是清晨,晖是日光,夕是傍晚,阴是太阴,也就是月光。这句话是说:洞庭湖水包含着远处连绵的青山,控制着奔流的长江水量,看上去烟波浩荡,横流漫延看不到边际。清晨的阳光,傍晚的月光,照映在湖面上会出现不同的动态之美,可谓是气象万千,变幻无穷。

20、嗟夫!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五、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心系苍生的仁德谁不钦仰

1、按照宋代人的习惯,写“记”以及散文一类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过这种文章记录事情、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古时,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之人参考。

2、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3、据记载,岳阳楼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初为东吴战略家鲁肃操练水军的阅兵楼,唐朝时由开元名相张说在旧址上修建楼阁,取名岳阳楼,诗仙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诗圣杜甫(《登岳阳楼》)均曾在此留下诗篇,但知名度都不高。直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横空出世,才一文成名,惊艳千古。

4、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扩展资料《岳阳楼记》原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北宋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5、所以他在文章中,对岳阳楼和洞庭湖没有正面加以详细地描述,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6、“薄暮冥冥”:傍晚时天气昏暗。

7、新政的失败对范仲淹的打击不可谓不重,在此若干年后,当初跟他并肩的屠龙者也纷纷长出了闪闪发光的鳞角,他当时处于非常孤独的状态,最后一句话是他内心发出的感叹,力量不强却意境深远。

8、“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9、我认为是这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整个主题扣住了八个字作为中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解决的办法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一种豁达的心态,也是一种劝慰。

10、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11、可是好友的一片盛情美意,这么远地托人来请他作记,他又不能拒绝,于是,就有了这篇题为岳阳楼记,却并不记岳阳楼而直抒胸臆的文题不符的散文名作了。

12、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13、“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

14、《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期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5、我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16、(译)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17、又比如皇皇巨编《全宋文》:

18、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范仲淹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

19、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20、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扩展资料文章赏析:

六、范仲淹岳阳楼记

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巫峡是长江三峡的第二峡,巫峡位于洞庭湖连带的长江干流的西北,所以说北通巫峡。潇湘是指潇水和湘水。潇水的流域主要是在湖南永州,它出了永州之后就要汇入湘水,也就是湖南最大的河流湘江,属于洞庭湖水系,通常我们在诗文中提到潇湘就是湖南。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极,就是尽头,最远端。洞庭湖向北沟通着长江边的巫峡,向南连接了潇水和湘水的源头,古代说江就指长江,说河就指黄河,其他的都称为水。这是说洞庭湖向南方控制着长长的潇水和湘水。

2、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3、一是为老友滕子京鸣不平并顺便自己也发发牢骚;

4、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5、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进,就是前面讲的居庙堂之高,退,就是处江湖之远,在朝和在野的关系。就是说自己无论身处何地,在朝堂上也好,在地方上也罢,都保持着一颗忧思之心。如果问这些贤德人士,他们何时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呢?

6、(《四部丛刊·集部》,上海涵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臧本景印)

7、范仲淹年少时曾随继父朱文翰(安乡县令)在位于洞庭湖一角的湖南安乡生活过一段时间,洞庭湖的“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在他脑海中都有着极深的印象,所以他写起洞庭湖的湖光山色时信手拈来,出口成章,而对于从未亲眼见过的岳阳楼则只能闭口不谈。

8、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9、文章写成之后,先由苏舜钦以朱笔书写正文,再由邵餗以篆文题写“岳阳楼记”四字,最后一起刻于碑上。

10、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1、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2、《岳阳楼记》所述内容有实物可查,然而《偃虹堤记》则无迹可寻。但是在《偃虹堤记》中,范仲淹也同样将偃虹堤描写得具体翔实,相较岳阳楼毫不逊色。因而,便引发了少数学者关于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是否去过岳阳楼的争议。

13、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

14、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的年号,传奇小说包公案,还有电视剧《包青天》,里面都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那里面被换掉的小皇帝就是宋仁宗。滕子京是范仲淹的朋友滕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谪,是贬谪,降职之意。守,原意是看守,这里引申为管理。守巴陵郡,就是管理巴陵郡,也就是做巴陵郡的最高长官,这官在秦朝时称为郡守,汉代改称为太守。

15、(译)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16、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8、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这句是千古名句,这里的天下指天下所有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范仲淹总结古贤人的修身方法。而这句则是他表明古贤人的终极追求,问他们什么时候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这些古贤人必定会说,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因天下人的快乐而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是对人的道德要求极高的标准,在古代社会制定下极少人能够做到,因此成为千百年来无上的理想境界。

19、范仲淹与岳阳楼 顾名思义,岳阳楼记本应是以记岳阳楼为主要内容的,这不仅是由文章的体裁所决定的,也是范仲淹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

20、滕子京原来在泾州任职,就是今天甘肃省平凉市,当时是一个大州,他被人弹劾说浪费巨额公款,于是被贬到了岳州,也就是巴陵郡,岳州是个小州。巴陵郡是今天湖南省岳阳市,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在南朝时从古长沙郡拆出来一个巴陵郡,到宋朝废除郡制,改称岳州。谪守巴陵郡用的古称,宋朝人写诗文经常用古官称,欧阳修《醉翁亭记》: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里面的太守都是古称,其实宋朝没有太守。

1、范仲淹的文集名为《范文正公文集》,“文正”是他的谥号。

2、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3、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具有教育意义。

4、宋 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 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贬到了湖南。在湖南的任上,滕子京颇有政绩,正所谓「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5、而这样的思想,显然要比单纯地记物写景更为打动人心,更能引起那些仁人志士、文人骚客的激赏和共鸣了。

6、能把岳阳楼的山水楼观,上升到如此思想境界,范仲淹真不愧为一代文豪。但细读《岳阳楼记》却不难发现,通篇300余字,除了描写洞庭湖景,就是发表思想感言,而对于本该重点描绘的岳阳楼主体结构形状和远近高低,却只字未提,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是,写出《岳阳楼记》名篇的范仲淹,实际上从未亲眼见过岳阳楼。

7、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越明年,这个时间有争议,因为这个越字既是动词又是副词。有的认为越是“于,及”之意,说越明年就是滕子京到任岳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五年。也有认为是越过了明年的意思,那就是庆历六年。滕子京是庆历四年春被贬到了岳州,他到岳州以后为了给岳阳楼题记,给自己的朋友范仲淹写了一封信,标记的时间是六月十五日。

8、范仲淹《岳阳楼记》是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秋天写的。《岳阳楼记》,它胸怀开阔、气势恢宏、力压群芳,为历代岳阳楼记旷世扛鼎之作。其文体有骈有散,用骈语描绘景物,以散文论叙事情,骈散得当,错落有致,自成一格。特别是记中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这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表现出了作者崇高而坚定的信念、忧国忧民的情怀和积极有为的抱负,激起了一代代文人志士心灵的共鸣。

9、古时,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之人参考。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但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希望能够取得朝廷的谅解。

10、“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风平浪静时的景色.现在一般的说法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不惊不诧。“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顷,极言其广。“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

11、这句话的意思是: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范仲淹的好朋友滕子京犯了错误,被降职外放为巴陵郡太守。

12、湖岸周围响起了互相唱答的渔歌,是当地渔民在这里捕鱼生活。苏东坡在《赤壁赋》里写过:今者薄暮,举网得鱼。这是最普通的劳动者的生活,却充满着自然淳朴的乐趣。

1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景,日光。春和景明,就是春天,气候温暖,天气晴朗起来。上下天光,是指天上的阳光和照射在水面上的阳光。沙鸥,体型较大的水鸟,翔集,指群鸟盘旋飞翔着聚集到一起。锦鳞,鱼的雅称,我们中国人在命名这方面艺术感极强,唐朝韦庄有诗:秋雨几家红稻熟,野塘何处锦鳞肥。说鱼就会想到吃的,但说锦鳞就特别有美感。

14、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15、(译)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高兴极了。

16、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心旷神怡这个词是范仲淹首创的,在这个时候登上岳阳楼,情景交融,舒畅的心情无法形容,精神也变得愉悦起来,什么恩宠荣耀,什么失意屈辱,统统都忘掉了。在月色下乘着微风举杯畅饮,那种欢喜的心情无法言说。洋洋是无边无际的意思,这份喜悦是无边无际的,就是其喜无穷者矣。喜和洋洋之间略有停顿,不宜读成喜洋洋。

17、这篇文章是《古文观止》宋代选文之很早就选入中学课本,可见其经典程度。题目中的记是古代中的散文体裁,记体文在唐代以前并不是主流,我们比较熟悉的大概只有《桃花源记》,记体文在初唐时期经过了骈文的过渡期,到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之后,它真正转向了散文的体裁,比如柳宗元创作的那些经典游记。

18、 可以想象得出,范仲淹面对着洞庭晚秋图描绘的山水之景,吟诵着前贤的诗赋,看到好友滕子京被贬后做下的一桩桩显赫的政绩,联想到自己虽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革新的主张,却面对混乱的政局、忧心的国事而无能为力,遥想千古兴亡多少仁人志土空有抱负而最后只能饮恨终身,不由得感慨万千。

19、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之时,正处在他人生的一个低潮期。自幼立志“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范仲淹,其最高理想便是救世与救民,正是出于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决意以改革的方式革除弊政,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于是,在宋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开启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并提出了著名的“范十条”(《答手诏条陈十事》):“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20、(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讥讽的感觉,放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极点万分悲伤的心情。至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上下相接,一片碧绿,无边无际;

1、“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气象万千”:气象:情景。

2、《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岳阳楼为三国东吴所建。

3、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yì)!微斯人,吾谁与归?

4、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5、这段是描写洞庭湖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有时候持续降雨,连续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不停,将水面上混浊的浪花向天空卷激,天上的日光和星光都被乌云所遮盖,地上的山岭峰峦也在雨雾中隐去了形迹,商船上的桅杆被狂风吹倒,船桨都被卷折,来往的客商无法通行,当时间迫近傍晚的时候,周围黑蒙蒙的云雾,不时听见山林中传来虎啸声,猿啼声,氛围十分诡异。

6、如此背景下,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所写的《岳阳楼记》,实则是对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寄托和宣泄,所以无需见过岳阳楼实物,也能成就千古名篇。

7、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尝,曾经。求,探索。古仁人,古代有德行的人。心,指思想。二者之为,二者指前面悲喜两种状态。这句话是说:我曾经下了功夫去探索古代贤德人士的内心思想,发现他们不会出现这种患得患失、悲喜两极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

8、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9、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10、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