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传说文案句子-42句优选

2023-02-12 09:56:16 0 59

1、目前公开翻译出版以史诗形式的支嘎阿鲁文本已经有三种:一是冯元蔚翻译的作为“彝族史诗”形式出版的《勒俄特依》二是阿洛兴德整理翻译作为“彝族史诗”形式出版的《支嘎阿鲁王》三是王广亮翻译的《支嘎阿鲁传》。

2、南方民族英雄史诗的形成、发展、成熟历经极为漫长的年代。初期的南方英雄史诗,主要的特点是内容十分古朴,情节单纯,人物关系简单,英雄往往要依靠神力才能取胜。这类史诗对英雄事迹的叙述,基本具备了英雄史诗的叙事框架与叙事模式。

3、《铜鼓王》,巜支嘎阿鲁王》,巜俄索折怒王》。

4、凉山彝族祖先传说是孟获,从云南昭通迁来。

5、彝文在彝族社会中虽然使用较久,流行较广,但直到19世纪末才吸引外界的研究视线。1898年,天主教传教士维亚尔出版了他翻译的宇宙源流神话。

6、彝文古籍展示着无穷的文化魅力,可以说一部彝文古籍,就是一部彝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彝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7、其中,一些史诗虽具有较多的创世内容,但是,与创世史诗最大的区别在于,英雄史诗赞颂了人类与自然斗争的胜利,歌赞了英雄的力与勇。随着人类力量的增强,歌颂文化英雄,氏族、部落之间的恩怨纷争、复仇之战,部落之间的征战,成为南方英雄史诗的主要内容。

8、关于夜郎王的英雄史诗

9、泸山大寺旁边有一间房子叫蒙段寺(也就是原来摆放地震碑林的那一间),就是那棵大汉柏树的背后。是蒙家和段家的家庙,因为那时西昌属于云南大理南诏国管辖,西昌称为小云南。南诏时期是段家坐天下,段家皇后是蒙家女儿,南诏国占领西昌几年后,就在河东街旁边修了段家街。并在泸山建了座蒙段寺,所以蒙家和段家是皇氏家族。传到第七代段家公主嫁给了蒙家,过了几年后段氏败落,蒙家坐了天下,蒙家就把段家公主赶出宫庭,罚配到西昌,住在蒙段寺里。但她必定是公主,就在越西划了五十亩土地给公主,自己收租过日子。后来公主就在泸山出了家,她苦心修行苦读经书。那时泸山的僧人很多,她的粮食吃不完,她就买了一头毛驴,每个月都给每一座寺庙送粮食。还帮助去烧香拜佛的穷人,做了很多善事。有一天送完粮食回来,她就把毛驴拴在柏树上,坐在门口休息。当她迷迷糊糊快睡着时,听到驴的叫声,当她往柏树看时驴不在,但声音还在叫。她抬头用手庶住太阳往上看时,发现驴顺着树往上飞仙了,她也就坐化了(死了)。这一天正好是寒冬腊月的初九,也是她被赶出宫庭整整三十九个春秋的这一天(九九归一)。这就是望天娘娘的传说,据说那棵树干上还留下驴的脚印。

10、《彝族源流》是一部全面叙述彝族及其各支系起源和发展的珍贵史料,但历经吴三桂征水西和“文化大革命”两次浩劫,大都散佚,偶有存者也残缺不全。近年出版的该书全本全赖一位叫王兴友的老人。王先生出生于乌蒙山区著名的“芒部毕摩”世家,据说已有108代。他因家学影响,深谙彝族传统历史文化,早年曾在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工作,“文革”开始后,只得将家传羊皮典籍送至岩洞中隐藏,才使之免遭劫难。在彝族古籍整理上还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即家学渊源。王兴友老先生之子王子国、王子尧继承父业,辛勤耕耘,均为知名的彝文古籍专家。而罗文笔的后人罗国义、罗正仁等也是著名的彝文古籍整理专家。为了征集散佚在民间的“羊皮书”,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的工作人员长期跋涉于乌蒙山的高峰深谷间,历尽艰辛。

11、年冬,一位叫丁文江的著名地质学家为“羊皮书”走出大山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从四川来到今天的大方县,开始研究彝文古籍。经人介绍结识了70岁的当地彝族知识分子罗文笔先生,双方约定由罗采用注音字母译音、汉文直译、汉文意译的方式对彝文古籍进行翻译。

12、你好,阿牛是古代彝族峨边地区的一个彝族美女的传说人物。

13、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有关的英雄史诗有:《支格阿鲁》、《黑白之战》、《厘俸》三大英雄史诗。

14、年丁文江将罗译的11部(篇)彝文经典题为《爨文丛刻》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开辟了科学翻译、整理彝文古籍的先河。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彝文古籍翻译、整理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仅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就累计翻译出版了80多部120卷,共3000多万字。其中《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文典籍目录》、《黔西北彝族美术》、《彝文金石图录》等曾在全国和省各类评比中获奖。

15、贵州彝族英雄史诗

16、古代的彝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牛、羊等牲畜与他们形影不离,就连自己的文字也大多写在牛、羊皮上,所以人们把这些写在牲畜皮上的彝文古籍称为“羊皮书”、“牛皮档”等。

17、彝族英雄史诗“三大王”《支嘎阿鲁王》《俄索折怒王》与《铜鼓王》,内容精彩,充满英雄主义精神。

18、汉文史志称之为“爨文”、“爨字”、“爨书”、“倮倮文”、“韪文”、“夷经”;彝族称之为“诺苏补玛”、“乃苏讼纳”、“聂苏索”、“尼斯”、“阿哲苏”、“纳苏缩”等。关于彝文的产生年代,现在还无定论。

19、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我们不能考证其真实性。但是这个传说出现在两千多年前,在很多彝族人心里,阿普笃慕就是他们的先祖。这也侧面的告诉了我们,彝族真的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20、传说中的支格阿尔既是能射日射月、平定乾坤、填海平山的创世神仙,也是除暴安良、扬善惩恶、服务众生,善举善行无所不为,为民请命无所不在,顶天立地的人间英雄

21、她的全名叫:呷莫阿牛。

22、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熟悉“七擒孟获”的故事。历史可以成为“演义”,但“演义”却成不了历史。孔明南征,汉史所载甚略,而在彝文古籍中却能找到一些更为详细的记载。如《西南彝志·六祖起源》中就说:“后汉建兴之世,诸葛先生出兵南征,大破蛮主之时,祖先慕齐齐率兵随从,背军粮给他们吃,征服了南蛮王”。据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组长王继超介绍,彝文古籍还补正了一些汉文献的不足。如汉文献认为,彝族是游牧民族,只行火葬、天葬而无土葬,但《彝族源流》和《指路经》中就有行土葬的记载,对传统说法提出了质疑。夜郎研究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一本叫《武夜郎传》的彝文古籍的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虽然有学者对它尚存疑问,但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熊宗仁却给予了高度评价:“(它)展示了有关夜郎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领域,以及尚待开掘的新事例和新思想。”省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余宏模也认为:“《夜郎史传》是夜郎的一部断代史。”总之,这些沉旧发黄,甚至还生着虫的羊皮卷,展现了古代彝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画卷,娓娓动人地讲述着那些悠远的故事。

23、据说,彝文创造后,大约在传说时代的“洪水泛滥”之前,彝族各部毕摩就开始用彝文收集、编写本部的历史,后又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为后世逐渐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

24、从山东邹平县丁公遗址出土的龙山时代晚期陶文,与彝文非常近似,并且全部可以识读,云南省昭通地区发现西汉堂郎府彝文印章,贵州大方有东晋彝文“济火碑”,结合彝文经籍和汉文志书上的记载来推算,彝文最迟产生于汉代或更早一些。

25、关于支嘎阿鲁王的英雄史诗

26、该诗是彝族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继承了原始神话的浪漫主义因素,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彝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及其演变而成的传说为基础,反映了彝族先民在原始母系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不仅对研究彝族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而且也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价值。

27、另外,现行彝族地区有很多叫阿牛的彝族女孩。

28、神鹰滴了血穿透了彝族女神普莫聂依的九层裙而有了生孕,生下了与众不同的神婴支格阿尔,后来神龙养活了他(支格阿尔中的“尔”就是彝语龙”),天地的神灵养育了他。他是人、鹰、龙三为一体的智慧结晶。

29、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文字是一种音节文字,形成于6千多年前,现代彝语有六种方言。

30、蜜汁节流行于滇南彝族地区。路南的撒尼人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头一个属鼠日到属马日举行,历时七天。

31、有的方言虽然差别较大,但都有明显的共同历史渊源,一定数量彝语词汇借鉴了汉语成分。彝语原有一种音节文字,称为“文”、“韪书”或“罗罗文”、“倮文”、“毕摩文”、“西波文”,通称老彝文,大约形成于6000多年前。现在存在的老彝文大约有一万多个字形,经常使用的有一千多个。1975年通过了彝文规范方案,并开始在四川彝族地区试行。

32、有关彝文的创始人,在民间传说中有:吉禄老人、本夺本耿、毕阿伍、伯博耿、宓阿叠、冉冉一义等;彝文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其文字总数达万余字。这些彝字从结构上看,有点、横、竖、横析,大致有象形、会意、指事、假借四类。彝文独特体字多,合体字少。滇川黔桂彝文古书中的彝字形体,大部分相同或近似。只因彝族居住分散,山川阻隔,方言差别大,各地彝文又随着方言发展,导致读音不一样,用字不统一,再加上辗转传抄,某些字的写法出现差异。四川凉山一带彝文一般由右向左横行书写;云南、贵州、广西一带则由左向右竖行书写。日长月久,自成体系。

33、彝族文字与汉族文字的发展规律都是相同的,遵循的是从符号到象形,再到表意与表音,并且彝族文字在朝着自己的特色不断的发展着并走向成熟,已经是成为了汉藏语系中藏缅语族古老的一个分支,简单说来,彝族文字就是一种音节文字,根据史料记载,该文字形成于十三世纪。

34、四川省彝族主要生活在四川西南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和黔西南自治州是属于贵州彝族生活地区。

35、关于西昌是“月亮之城”的传说是:西昌是神话中月亮女儿的故乡,相传彝族姑娘兹莫领扎因为能在羊毛毡上织出一个逼真的世界,而被月亮仙女接到月宫,成为月亮的女儿,从此她的美名流传于大小凉山之间。从此以后彝族人便把“火把节”上最美的彝族姑娘称作月亮女儿。月亮女儿兹莫领扎就是彝族人心目中的嫦娥,这就是西昌被称为“月亮之城”的来历。

36、作为夜郎故地的贵州,尤其是贵州西部地区特别是黔西北一带,正是彝族英雄史诗最为集中的地区,目前发现和翻译面世的彝族英雄史诗,有以下四类。

37、相传,古代有个放牧牛羊的能手,名叫“蜜汁”。他成年累月帮助人家放牧并看管牛羊,人们都很感谢他。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主人给他一只鸡、一升米和一斤肉,叫他回家过年。但他无家可归,又不便去别家借宿(因为是除夕之夜,非比平常),只好蜷曲在别人的屋檐下,不幸当夜就被高寒酷冷夺去了生命。人们对此十分痛心,非常惋惜。为了纪念他,彝族人民就用他的名字立了一节目叫“蜜汁节”。但是由于他死于除夕之夜,不便立节日于这天,故改由“毕摩”于每年冬季里临时另择日期过节。

38、《支格阿鲁》是彝族的英雄史诗,又称《阿鲁举热》,讲述了彝族神话传说中的创世英雄和射日英雄支格阿鲁寻找母亲、为民除害、弯弓射日、降服雷神等故事。

39、大约在魏晋南北朝前后成为单一民族,并可能已经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成为中国历史上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现今仍在使用的几个少数民族之一。

40、西昌望天娘娘的传说》

41、关于彝族的起源,也有很多传说,比如在《西南彝志》中曾经记载:世界发生洪水后,整个天地只留下了一个叫做阿普笃慕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英俊热情,善良活泼。后来天神们不忍他一人在世间生活,也是为了让人间重现生机,他们派下三位仙女和这位年轻人一起繁衍子孙。他们四人最后有了六个儿子,彝族就有了六个分支,这个民族也渐渐兴旺起来了。

42、据很多老人们说解放初期她的干尸都还供奉寺庙里,由于年代太久,已经腐朽,五二年就把她火化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只不过加了一些神话色彩,让人听起来有一种回味的感觉。在军分区白塔不远处明万历年间,建的有座娘娘庙,就是为了纪念望天娘娘所建的,虽然庙早以不复存在,但她的故事流传至今。虽然我没有见到过那座庙,但当年那里确实建有一座娘娘庙。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