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手法的诗句
1、正解:不因为所处环境或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为所处环境或个人遭遇而悲。
2、又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优美。(互文手法的诗句)。
3、这句话实指“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不以己喜,不以己悲”,为互文的修辞手法。(互文手法的诗句)。
4、意思:不因为外部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5、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6、说了这么多,那么,究竟如何正确理解互文句的句义勒?
7、声明一点:我没有跟“大日本”过不去哈,诗言志这个大家都知道,只是有感而发罢。
8、这句诗借用了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诗句,通过对比的手法,以山与水的变化来表达人生的起伏和希望的重生。
9、这二句是上片,写的是景。第三句是‘转’,前面我讲过‘转要有新意’,那么下片就要抒情了,所以第三句:‘樱姿纵有千般美’,樱花美吗?
10、(11)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11、陈毅的《梅岭三章》“旌旗十万斩阎罗”此句也采用借代法
12、我顺便说一下这首诗的起承转合,首先为什么写‘有感’呢?这是为后面的情感抒发做铺垫的,是借樱花之题发挥意境的。
13、(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14、从全诗理解,这应该不是花对花的比较,她超越了赏花的范畴,以梅质梅韵梅骨梅魂来比兴樱花,樱花只不过是招摇过市,昙花一现罢了,是对一种精神,一种文明的歌颂。
15、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那就大错特错了,意思怎么也讲不通。
16、这两句诗意思是说,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黄鹂隔叶,啼声空自悦耳.“自”和“空”二字耐笑互文见义,写出了空寂、清冷的感受.抒发了诗人面对丞相祠堂凄清寥落的失望与感慨:虽然祠堂内春意盎然,然而事过境迁,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却没有象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来匡扶.
17、误解:我洒满落花的小路从来不曾因为客人到来而打扫过,我草堂蓬门今天为您打开了。
18、"举世皆无争,唯我独狂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9、正解:“主人”与“客”互文,表示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上了船。如果一个在岸上,一个在船上,这样如何一起饮酒?
20、(12)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同上)
21、“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孔雀东南飞》)”中“朝”与“晚”成互文,意为一天之中就做成了绣夹裙和单罗衫;
22、大家可以这样简单记忆:互文就是,上下两句或一句中的两个陈述部分,同时适应于两个陈述对象。
23、《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这些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
24、译文: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25、至于那些知道的人,如果同意我的观点,咱们就和大家互动一下,也权当复习、巩固。当然,我也不排斥那些和我观点有歧义的人。
26、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27、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玩,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28、这两句中“将军角弓”和“都护铁衣”为互文,应理解为“将军和都护(这里代指全体人)的角弓都(僵硬)无法张开,铁甲冷得无法穿上。”才更合理。
29、互文修辞,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
30、译文: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3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天下”“宇内”“四海”“八荒”为互文,全句意思是“(秦)有统一天下的野心”。
32、“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诵诗书”,都是这个意思。
3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扑朔”与“迷离”为互文。意为“雄兔雌兔脚扑朔,雄兔雌兔眼迷离”
35、 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到,“主人下马客在船”,可以理解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登上了船。咱们还没学古文,没学古汉语呢,对于这些,咱们要求理解差不多就行了,也没办法准确无误的诠释,是吧。
36、 我再举一首暗喻贬低的七绝来说明一下,这是我在春天赏樱花时写的。
3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8、译文: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
39、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更加严格,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宽对或对仗不工稳。
40、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苏轼任杭州任通判期间所做。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4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一般情况下,以一样东西,就是说用一个词来作比。
42、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4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4、误解:“将军经历了很多年的战争都为国战死了,战士多年之后得胜归来”(这个逻辑上就很奇怪)。
45、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句子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古文中,数字一般为虚数,所以不一定是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46、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
47、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这样理解是不对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48、(注:(七日寒绯)--樱花花期短,在日本也称七日樱,寒绯’是其早花品种之主产地冲绳。)
49、我知道,咱们这有很多的才子佳人,但是,不是谁都理解的,有些不是很明白,那么,关于它们,我今天给大家聊聊。
50、美!但作者在这里明显的不在写樱花之美,这个美是有问号的,是打了折扣的,更不是作者心目中的美、所要表达的美,作者意不在此。樱姿纵有千般,也要为后面的‘合’句打下了伏笔。
51、正解:将军和战士经历了很多年的战争,有的为国牺牲,有的凯旋归来。
52、同句互文。就是指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解释、互相渗透、相互补充。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从字面理解,这句诗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实际上,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等。
53、看了这些例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偶的宽大于对仗,而内涵则小于对仗。对仗一定是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只有工对的对偶才是对仗。
54、作者一反多数作业中的歌颂赞美之习,把樱花拟人化了,从诗里不难看出,对樱花的贬意,‘七日寒绯’本身是短命的,‘缀满枝’、‘轻匀’‘任参差’也看出樱花的轻佻相。
55、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56、(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