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言志的诗句
1、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2、我们经常说的状景诗基本上也属于广义的咏物诗。歌咏景色而言儒士之志,这种诗也很多。比如柳宗元的《江雪》、王维的《竹里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等等。
3、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4、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读书》(咏物言志的诗句)。
5、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6、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是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的。
7、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8、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写怀》
9、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1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1、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早梅年代:(唐)作者:(柳宗元)体裁:(五律)类别:(静物)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12、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3、 壮心昌做高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14、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1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16、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注释(诗文解释)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
1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18、 在《蝉》这首诗里面,李商隐以蝉自比抒怀,从而流露出了一些情绪,这一点还比较难得。
19、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20、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21、附:本文是徐健顺老师即将出版的《吟诵——中华传统读书法》和《普通话吟诵教程》的后记部分节选,后续会继续连载于“我爱斯文”(斯文论坛)栏目。
22、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2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24、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25、 和其他诗人相比,李商隐好像显得更为孤独和痛苦,这和晚唐的政治环境有关,在那场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牛李d争中,李商隐不幸的很,是牛d的学生,李d的女婿,在政治夹缝中间,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26、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27、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9、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30、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31、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古诗今译)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3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33、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34、《秋夜望单飞雁》庚信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用。
35、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36、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咏物言志诗。
37、(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38、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
39、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4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其五)》)
41、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4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3、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苏轼的《琴诗》就是最好的例子。诗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