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顶针的诗句27句集锦

2023-10-13 09:29:42 0 59

顶针的诗句

1、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诗人创造的这种诗歌语言形式,后来发展成为散曲和民歌中的“顶针续麻体”,至今中国诗坛还留有它动人的影子。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选自《木兰诗》

3、这种便是一种间歇式的断断续续的顶针,这种方法有助于绵密的情思和丰富的联想。(顶针的诗句)。

4、 据说这首诗的名字来源于“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书宝,因为他也做过类似的诗,而荒淫无度的隋炀帝杨广确实做过一两首这样的诗:附隋炀帝《春江花月夜》:

5、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四杰在古诗向律诗的过渡中起到了开拓作用。文武双全的裴行俭对四人却十分轻视,说士人要有远大前程,首先靠器识,其次才是文艺。王勃虽有文才,但浮躁浅露,不象享受爵禄的材料。杨炯大概可以做个知县,其余人能得好死就算不错了。这些评说足见新诗的发展道路艰难。对打破宫体诗的束缚、铺平新诗发展之路,初唐四杰是有贡献的,杜甫评四杰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个评价既是对当时诗坛基本态度的客观反映,也是对四杰诗的确评。在六朝浮华文风笼罩下,宋之问、阎朝隐等宫廷幸臣成了诗坛上一伙把头式人物。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在齐梁余风里打转,王勃和杨炯又一个早死、一个远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

6、至于诗的后半部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就有些迷惘和无奈了,因而也是伤感的。这迷惘、无奈和伤感正是大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引发的,正是前面那一无解的哲学问题给人来带来的困扰。(顶针的诗句)。

7、又如元代的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作词十法定格》条《小桃红》:“断肠人寄断肠诗,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自由,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通篇顶针到底,一气贯注,层层转折,圆转如流丸。

8、顶针诗又叫联珠诗,是用诗词中的顶针格写成的诗。顶针诗用前一句或前联的结尾词句,来做后一句或后联的起头,使前后两句头尾蝉联,上下递补。顶针诗最早见于汉乐府。下面与与大家一起欣赏几首著名的顶针诗吧。

9、“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10、长随君;君拍腊改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11、此一首顶针之用,仍旧在首句,山川相连,似谓所行之道,山川连绵不绝之状,又有暗示行走之急迫,间无停息之义。且与下文诸句之对仗两列有音乐节奏之变化。

12、这首诗的题目为“白云歌”,所以李白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从白云始、以白云终,用白云象征自由不羁、超凡脱俗、洁白无瑕的隐者品格,表达了李白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刘十六高洁人格的赞赏之意,隐含着李白与腐败政治的决裂之情。

13、诗的意思是:在汉昭帝的陵墓平陵的东边,生长着茂密的松柏和梧桐。有一天,一伙不知身份的人,在这里劫持了善良的义公。他们把义公劫持到高门大堂之下,逼迫他交出钱一百万和快马两匹。交出两匹快马已经是相当困难,更别说百万钱了。

14、原文: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15、此一首中此用法尤其明显,相思与起而寻找交谈之间用顶针描绘其迅疾而无有过多停息,其快乐之率直表露无遗。

16、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张若虚)

17、而且李白除了这首诗还有一首是《忆秦娥萧声咽》,这首诗词也是采用“顶针”的修辞手法,诗词部分为:“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首诗歌的意境也是让人瞬间觉得开阔起来,那感觉也是十分的奇妙。

18、顶针在古典诗词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它的基本格式是:用上句末尾的字词移作下句开头的字词。若用一连串的顶针的句子首尾相连,就构成了连环套般的结构形式。更有在组诗的连章之间,以整句的形式构成顶针,首尾相连,蝉联而下,构成一种大连环,这又被人称为连环法。顶针连环,使得诗中结构严密,环环相套,一气流转,音韵和谐。

19、此两首极其类似,首句皆描绘日以继夜之意,但前一首“一夕”前后相顶,而后一首则无此种味道,试比之,则以第一首之顶针用法更为焦灼,似谓一日复一日之况,中间毫无间隙之紧迫。

20、陶渊明此两首,顶针之句皆在结尾之前,颇有与我前面所述诗歌在结尾之前节奏变化之模式类似,只不过此处节奏是突然转快,而非宋诗或一般歌行体之转为苦涩扭曲之感。故观陶渊明诗歌每感叹其中细腻之快乐。似谓思绪、接语之迅疾欢乐,不假思索之真切。

21、如从音乐上论,我以为与弹性速度类似,突然的加速,或构成联奏,保持旋律性的漫长连贯,这是富特文格勒的指挥风格是一致的。

22、翻译: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

23、在相邻的句间某处采用顶针的修辞手法,或在断续处采用顶针修辞的现象。称之为比邻断续式。

24、没有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句, 也许后来就没有大诗人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则如出一辙,我们不禁思考,有多少诗人从这首诗得到了多少灵感。

25、例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这首具有民歌风味的诗作,几乎通篇运用顶针,环环相套,音调谐美。

26、但诗人的关注点却不在景色。他描写春、江、花、月、夜的壮美,是为了引出人在这样壮美的自然面前不禁产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疑问。这是个宏大而古老的疑问,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之即便有了爱因斯坦有了霍金,即便到了今天,也没有谁能真正回答这个疑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