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的交友性
1、在并不多久以前,“避孕”和“计划生育”都会被当作“淫秽、可憎、肮脏、下流和令人厌恶”的东西!
2、回归善良本心,结交良师益友
3、论语|里仁礼让为国中的空有不二
4、读书联盟,关注读书会,服务读书会,有志于做国内所有读书会的服务者,打造一个读书会的资源整合平台,欢迎朋友们点击公共号关注。本平台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5、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饴”(也有人讲得直白一点说,小人之交甜如蜜)。讲的就是,小人之交是以利来交的,君子之交是以义来交的这个道理。
7、谈到“克己”,首先要考虑的是谁来克己的问题。顺着这个问题,我们会发现“己”被分成了两个:被克制的“己”和克制的“己”。我们可以把被克制的“己”理解为“己”的被动部分,这样一来,“克己”也就是要让主动的“己”主导被动的“己”。如果暂且忽略是否“复礼”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仁者是能够让主动的“己”主导被动的“己”的人。
8、(1)Chou,E.(1971).Thedragonandthephoenix.NewYork:ArborHouse.
9、先说三种好朋友,所谓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
10、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谁走进你的生命,是由命运决定;谁停留在你生命中,却是由你自己决定。
11、所以,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其它某些组织,如果一个人很合群,和所有人都处得来,那么这个人必定是胸襟坦荡,甚或光明磊落的。
12、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
13、作为一个社会长期以来的习惯和常识的积淀,礼总是某个时代人们普遍接受的行为范式。通常情况下,合乎时代的礼的规范的行为方式,才能给关联着的彼此双方以正当的合宜感。习惯和常识中当然有许多不尽合理的地方。比如,清明扫祭时很多地方有烧纸钱的风俗,如果从科学主义的世界观来考察,就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行为。但即使“极端理性”的人,完全背弃礼俗也会引起内心中持久的不安。人的举动从事能自主地依据礼俗的规范,甚至遵从那些不尽合理的习惯,是需要更强的主动性的。并且,在这种自主的遵循中,人的主动性得到了具体的实现。所以,《论语》此章不讲“克己为仁”,而要讲“克己复礼为仁”。
14、我们与上级交往当中,上下级之间本来是要有点儿距离的,和朋友交往也要有一点儿距离,即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把这句话扩展开来,其实夫妻之间、父子之间都可以用到。
15、你跟朋友在一起,老是去说人家的长短,这个不是你的本分,别人跟你交朋友不是为了这个的。别人跟你交朋友是为了跟你交心的,你跟别人交朋友也是为了交心的,他是你的“德之邻”。不是在一起经常性的给人家提意见,经常性的说人家这对了那错了,不是这个做法,除非他主动地来请教你。
16、喜马拉雅听书、腾讯视频,搜索:屯蒙学舍
17、《论语》这一章的记述极为平实,只言君子不因绝境而改其心志,并无当此境遇仍能愉悦、快乐之意。
18、人心都是趋利的,但历史上也不乏一些轻私利、重大义的仁人志士。
19、论语|八佾夫子为木铎与我们的人生理想确立
20、“信”是两个平等的人之间发生的事。守信,是朋友之间必不可少的条件。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自然是朋友遍天下;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用不了多久,曾经的朋友就跑光啦。 例如,朋友之间,借钱不还,就是挺让人讨厌的失信行为。
二、论语 关于交友
1、舍得宽容,得到的是大气;
2、先戏两乐,交欲为之,曰智(知)时。(男女双方应先互相嬉戏,等到彼此情动意感,均产生了强烈的性欲时,才能交合,这就叫“知时”。)
3、意思是,有德行的人会看重道德与道义,而卑鄙自私的小人总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
4、当时学习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的环境远没有现在宽松,以至于不得不进入地下才能够学习,师资的力量和交流的团体就更不用说了。当时看竖排繁体的字,没有人教,没有人交流,老师也不认识,也不懂,只有靠自己摸索。但是经过努力,自己摸索认懂了繁体字,读懂了古文,知道了反切,也学到了原汁原味没有许多人注释解读的原经原典,避免了许多先入为主的错误知见。
5、《论语》中关于交友的名言:
6、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7、割肉喂母,何其迂腐!你这不是让父母背了吃人肉之名么?这不像话,再说也不卫生啊。你凭什么证明自己是中药呢?
8、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9、孔子多次强调的“内省”、“慎独”的修身之道,就是让人有敬畏之心。历代以来不断有人受儒家教育而做到了敬天爱人。《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金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慎独”的典范。可以说,杨震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慎独”的境界。不多举例,足以打破有些人所说的中国文化是造成中国人不知敬畏的谎言。之所以当代人不知敬畏,正是因为传统文化的断代,儒家文化的不兴,而不是由于传统文化造成的。
10、对比几种关于孔子厄于陈蔡的经历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论语》中所谈道理的朴素和具体:
11、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2、论语|里仁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13、拿到社会国家的层级来说,其实性这种存在也是很应上台面,也很能上台面的。不说别人,就说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和孟夫子,都毫不隐讳的指出过。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就是肯定说“没见过喜爱道德的程度比得上喜爱性~生活的人!”孟夫子说的更精彩,《孟子见梁惠王》中记载:
14、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
15、第一种是友直。就是说这个朋友为人要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这是一种好朋友。因为他的人格可以映射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
16、要看清一个人,还要具有“观过”意识。
17、我们再从孔子的行为看看交友之道。孔子见南子,孔子见阳货,都没有拒,但绝对不是孔子要跟他们做朋友!(《孔子圣迹图·子见南子图》,明·文征明书,仇英绘,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藏。)
18、论语|八佾禘之说以及祭祀当中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9、“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
20、坐凳子做前半边,不跷二郎腿,说话谦卑客气当然是礼,对陌生人、面试时让人感到舒服。但如果跟最好的几个兄弟在一起扯淡时还这样端着,那就是有病,还会把氛围搞得尴尬。
三、论语君子交友
1、《论语》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句话用今天的话说即:孔子在谈话中几乎不谈论功利,而是赞成仁义,相信天命。
2、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3、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类别的人所犯的错误是同一个性质,所以,研究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了。
4、朱子于此章注曰:“近取诸身,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所欲亦犹是也。然后推其所欲以及于人,则恕之事而仁之术也。”强调这一节的推己及人之义,当然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如果深味其中的语意,则又能见到一层新的意思,即以“己欲立”、“己欲达”为目标、以“立人”和“达人”为方法的涵义。换言之,每个人都是通过立人来立己、通过达人来达己的。
5、前两天,周末下午一个朋友来我家坐坐,晚上要走,我妈硬要留他吃饭,同时跟我说,你劝劝你朋友,晚上一定一起吃。我却说:我们很诚挚的邀请你一起吃,如果你确实有事情,或者觉得拘束不想留下来我也不拦着你。有礼有节,理解尊重,是为礼也!
6、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7、公元982年,日本人丹波康赖将中国古代的房中术文献引入所编的《医心方》第28卷。中国“房中术”的主要代表著作是:《素女经》、《素女方》、《玉房秘诀》、《玉房指要》、《洞玄子》,都已经失传。我们现在见到的版本,都是中国近现代儒学大家叶德辉(公元1864-1927)从《医心方》第28卷“辑佚”出来的。
8、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中的为人之道
9、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追求.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10、通常来说,先上场的选手要在上场前做好热身运动,这样有利于在比赛中更好的发挥水平。但那天我们改变了策略,反着过来,让未上场的选手先热身,即将上场的人在场下坐着。而此时,对手正瞧着我们动作,衡量着我们首先上场的选手的实力,边看边做着记录。结果到了上场的时候,我们将场上练习队员换了下来,将场上事先已经做好热身运动的队员派了上去。
11、论语|八佾不欲观既灌之中的委婉
12、再结合西周的社会,人人遵循礼制,社会团结安定的先例。于是基于这两项社会现状,他想当然地得出了因果关系,因为《周礼》崩塌,所以战争不断,老百姓民不聊生。而解决这种乱世最好的方法就是重新恢复《周礼》。所谓的“克己复礼”。(当然也有人反着说,说战争不断才是根本原因,那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阻止战争了,比如我们的墨子同学。)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4、(4)Ruan,FangFu(1991).SexinChinaStudiesinSexologyinChineseCultureUSA,NewYorkCity:PlenumPress.
15、到了后来,有一次非常重要的考核,需要准备许多材料。当时我们都忙得焦头烂额,不明方向,只有主任是思路清晰的,带领我们一步一步的做好材料,最后考核成绩出来,我们单位名列前茅。本来功劳最大的就是主任,但主任却领导面前说功劳在我们。
16、《孟子》一书中,一句引用非常广泛的告子的话说:“食色,性也”。儒家经典《礼记》中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都是一样的意思:性和吃是同等重要的人类大事。古语说:“民以食为天”,阮芳赋套用说:“民以性为地”。天地当然都很重要。鲁迅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的北新书店,在1927年出版的一本题为《性而已》(T·M著)的书中说:
17、论语|为政人焉廋哉
18、人生是什么?简单地说一句,性而已。从礼教而至于裸体游行,从教育而至于革命工作,举凡一切人类的行为,以及社会的组织等,无一不直接或间接,多量或少量地由于性的指挥而形成。伟哉,伟哉,性的威力!
19、友便辟。有特别的嗜好,有怪癖脾气的人,比如喜好赌博、偷盗、打架斗殴等等,有这些恶习的朋友,尽量敬而远之。
20、这句话就是“忠”和“信”的观念的出处。
四、论语,交友
1、为什么显得是“甘若饴”呢?因为他们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不是一种道义的联系,就像"德不孤"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他必须要通过一些东西来进行联系。小人之交就像是木头断掉了,两块就得拿胶粘,粘的时候这个东西就得像“甘若怡、甜如蜜”一样,很黏才能把他们粘在一起,但怎么粘都是两块。“小人党而不群,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就是要结党,结党为什么?营私嘛!彼此结成一个帮派一起去做一些有好处的事情,道义不道义不重要,把它放在一边,这就是小人的“党而不群”。
2、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你没有必要刻意去讨所有人的欢心,但可以尽量做到跟你打交道的人感觉不那么别扭,这就是礼!
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过度的礼让人感到拘束,而完全没有礼,又让人感觉很糟心!所以我理解的礼,并不是纸面上的各种苛刻的明文标准。就是让人感觉既不约束,又不糟心!
6、儒家强调的“礼”今天当然还是有价值的。但一定不是睡觉不能躺着,也不是吃肉只吃方方正正的肉。而是跟所有人相处时,都能让他感到舒服的社交技能。至于这个度,就看个人的拿捏把握了。
7、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这种包容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有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他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做人的情怀,是一种悲悯,更是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一花一叶、一草一木关怀中所折射出来的光芒,这是第二种好朋友。
8、“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9、补充一下:交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有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学习: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修养: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第三)
10、“汉朝党锢(*gù)之祸,皆君子过于矫之,故意犯凶人之怒而鸣高。不知太过之行,激为大祸,伤害朝野,而社稷也随之而亡。”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前后两次都以反对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失败而告终。在这两次事件中,都有士大夫“矫枉过正”、故意以大力抨击宦官集团而表现自身高洁的嫌疑。史学家普遍认为党锢之祸伤及汉朝根本,为汉朝最终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11、那么论语中鼓励交什么样的朋友呢?很简单,孔子说:在这个世界上,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12、“处尊居显未必贤,位卑在下未必愚。”
13、“忠”与交友没有直接关系。忠是对上的,“为人谋”中的人,是地位在你之上的大人也。你可以有刎颈之交、莫逆之交,却不可以有上下之交,因为这样会破坏儒家的上下有序的伦理,一旦交友,恭敬就会受损。例如,你与单位领导处得像朋友,就不见得是好事。
14、我们前面已经谈到过《论语》中对话的语境问题。由于孔子跟学生谈道理时,总要考虑学生的资质,所以,不能将孔子所有的论述都放在同一个层面上来理解。孔子的弟子中,禀赋最高的当属颜回,所以,《论语》中孔子回答颜回提问的两章,是需要格外留意的:
15、子张和子夏,都亲聆孔子教诲。他们的观点却大不相同,孰是孰非?(颛孙师,前503年-前447年,姓颛孙,名师,字子张,陈国人。唐玄宗尊之为“陈伯”,宋真宗加封为“宛丘公”,宋徽宗又尊为“颍川侯”。宋度宗又尊为“陈国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16、那么,孔子对于“命与仁”这样的命题到底懂不懂呢?应该是懂的。请看:
17、舍得笑,得到的是友谊;
18、所以,提高自身的修养,绝不仅仅是在同事、下属、朋友等面前深具涵养、不急不躁。
19、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0、是说,注意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以及他的眼神表情,并考察他的想法,时间一久,掌握的有关他身上的信息多了,只要作个综合分析,这个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隐藏自己的。
五、论语中和交友有关的名言
1、定期YY屯蒙学舍频道55876338音频同步
2、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3、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将“好逸恶劳”理解为人的本质倾向,在今天的时代氛围中仍然是颇有市场的。在一个高扬启蒙的时代,未经理性检验的观念却总能堂而皇之的大行其道。“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平正清醒的目光在一切时代里,恐怕都属难能吧。人真的是“好逸恶劳”的吗?我们只需做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就够了:设想给一个人最好的居住和饮食条件,但却禁止他从事任何意义上的活动,有谁能够承受这样的生活呢?看看我们身边那些痴迷于“博弈”的人,有谁不是乐不知倦的呢?稍作思考就能知道,人想要逃避的其实只是被强迫的劳动。因此,理想的社会不是让人免于工作,而是要创造条件让人们追求符合自己的性情或能够满足荣誉感的劳动。
5、建议自己购买一张集成sp2的winxp安装盘重新安装一遍系统无论是设置问题还是病毒问题都能彻底解决省心省时注意备份好个人重要资料祝你好运
6、而如果一个人,在利益面前,依然能够坚守内心的原则与道德,不会置人伦亲情于不顾,可以以大局为重,这个人则必定是值得交往的。
7、您的赞赏是我前进的动力
8、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9、“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是这一民族的人民普遍认可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信念、情感、风俗和价值观。”现代,世界上的文化也有很悬殊的差别。伊朗允许一夫多妻,尼日利亚北部一些地区则仍存在一妻多夫的遗风。
10、《论语》中孔子言“仁”处甚多,且所论皆不相同。程子让学者“将圣贤言仁处,类聚观之,体认出来”,正是因为孔子论仁的种种歧义。
11、这些二千多年前的论述,虽简练,至今看来还是透澈有益的。其中贯穿着阴阳谐和的意思在内,性·交之先,要有充分的前戏,特别要使女方性兴奋起来,使双方的感情都热烈起来,才能插·入,恰在情浓欲盛之时;同时,动作不能太粗暴、太匆忙,而要使女体感到舒服快意,如此才会有双方的心满意足,极尽床笫之乐。
12、到了孔夫子那个时代,就更复杂了,首先,犬戎灭周之后,周王室的地位急转直下,各地的诸侯也都忙着自己家里的事儿。中央政权都不稳固了,红头文件的执行力自然下降了。再加上前面说到的《周礼》的时代意义饱和,民间趋向于多元化,不按照《周礼》标准来生活的老百姓大有人在。与此同时,由于中央政权衰落,诸侯之间战争频频,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这时候孔夫子站了出来。(这一段是我自己的分析,欢迎大家批评指点)孔夫子看到的景象是:
13、所以,我们学习儒家,学习孔子,学习传统文化,学习的是他的精神,精髓,精华部分。知识、技术、法令、制度都可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但内在的精神是永恒不变的。如《大唐律》规定的对不孝的刑罚放在今天肯定是不合适的,但对孝的精神的肯定却是不容推翻的。
1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15、这就明显是没有礼的对吧。儒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人禽之别。你看狗,闻着气味找到异性就往上骑,第一次不行第二次,实在不行了就再找一只。但人你就不能这样搞,路上看到个漂亮妹纸,你像剧中主角那样个搞法,只被扇个嘴巴还算好的好么。
16、对于“昼寝”的涵义,有注释者试图别作解释。因为“昼寝”虽然不好,似乎并不足以引致孔子这样的“深责”。但如果我们考虑到孔子所标举的根本价值,以及基于这一根本价值的正确的人生态度,就能够理解他之所以会如此严厉地批评“昼寝”这一偶然的懈怠的原因了。
17、孔孟与“中国古典性学”
18、(2)长沙马王堆墓穴中发现的“帛书”中,已有不少记载间接证明《易传》的作者或相关作者大致是孔子,http://baike.baidu.com/view/26htm
19、主任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总是推功揽过,我们下面的人做错事,总是以一份包容的心对待我们。有了集体荣誉,即便是自己奉献的最多,也总是将荣誉推给别人。这样的精神深深让人觉得敬佩。
20、“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六、论语的交友性
1、论语|八佾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中的形式与实质
2、这里的天命类似于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大人类似于先知、使徒,圣人之言类似于先知和使徒们的记录。
3、比如我跟我上铺的兄弟一起睡了四年(不要想多了),两人一起去打球,中场休息时,我突然对他说,XX同学您好,请问您现在是否口渴呢?我现在要去买水,也给您买一瓶,帮您消消暑吧!请问您喝什么?他一定会问:你丫今天有病啊!这就不是礼了嘛,因为你这样做让人家感到不舒服了!
4、瑚琏,是宗庙盛黍稷即小米、黄米的。但是它绝非一般的盛食器,而是上至周王、诸侯,下至卿大夫,置于大堂之上、宗庙之中、黄泉之下,极为尊贵、超绝华美、实有大用,贮能裕养,因而可以和鼎相配而且同用,只是尊贵稍次并欲世代享有、须臾不离并永远留传的大宝礼器。
5、第二种是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或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
6、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
7、孔子文化丨孔子传奇一生的背后,你了解多少?
8、友便佞。最坏的人。可以说是专门奉承迎合的拍马屁高手,表面花言巧语,实则口蜜腹剑,一肚子坏水。这种朋友绝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要特别当心。
9、对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句,朱子在注释中说:“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间矣。状仁之体,莫切于此。”以天理之公超越人欲之私,其根本在于破除人、己的限隔。天理、人欲之辨虽是两宋道学才发展出来的哲学讨论,但其所见道理并不违背孔子的思想。真正体会到他人不在自我之外,则一体之仁也就涵蕴其中了。
10、在每个领域都有每个领域的大神,大家各自关注的领域都不一样。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多从朋友那里学习、请教,多了解自已圈子之外的动向,知道别人都在干什么、想什么,对于个人的发展进步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11、当年,南怀瑾老师在台湾国民党中央党部讲课,为什麼讲呢?这个时候大陆正在批孔批林,国民党的中央党部叫他去讲,《论语别裁》就是这样开始讲的。南老师说,批孔没有用的,批不了的,孔子打不倒的。后来就讲过中华民族的命运,一九八七年(丁卯年)以后就转运了。当场有个中央委员站起来问:“南老师,你说转运了”南老师说:“转运了!”他马上问:“有多少年?”南老师说:“两百年的大运,将来比康乾盛世还好!”他说:“你打保票吗?”南老师说:“我再讲一句话,不是打保票,是根据历史的经验啊!”
12、论语|里仁士志于道中与识人之法
13、记得那年我考刚上岸,是在一个局里从事办公室岗位的工作。办公室是一个单位里面较为综合也是较为繁琐的部门,它不像其他业务部门有着各种职权,充当着主力军的角色,相反它是一个辅助性的后勤部门。若拿红花与绿叶作为比喻,红花就像是业务部门,绿叶则可以称得上是办公室。
14、那么,西方人说他们有追求最高真理的方法所以一直在发展,而孔孟学说是让人甘心被奴役所以一代不如一代,是不是这样呢?《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一篇在南师看来,是孔子传道的一幕,相当于释迦摩尼的拈花一笑,将孔门的最高心法传给了曾子。而曾子之外的其他弟子程度不够,所以曾子让他们从“忠”、“恕”两个方面做起。孔子学说,后来曾子、子思、孟子,一直到宋明时期的张载、朱熹、二程、王阳明,包括亦道亦儒的陈抟、邵雍、周敦颐等人,中国文化的道统一脉相承,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去。
15、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16、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楚,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止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
17、我要不要和你一起去做一件事情,不是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们是一伙的,对我们有好处,我就和你去干,不是这样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要不要去做这件事情,是看它合不合于义来判断的。义是道义、是大义。如果是大义,它就不会有很多小心眼在里面。小人之交正好是反过来的,它有很多小心思在里面,这些小心思无非就是算计,无非就是计算我跟你这样做一起能获什么利,有什么好处,或者会有什么损失,无非就是这些事情。
18、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9、今日之礼,不是说级个朋友吃完饭抢着付钱,也不是婚宴上一定要包多大的红包。而是一种让跟你打交道的其他人,都觉得舒服、不别扭的社交技能。
20、杨立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开设的通选课“四书精读”场场爆满,同学们亲切地称其为“杨子”。
1、探索生活美好,品味人生真谛
2、于是今天我理解的“礼”,更多的是一种正常、得体的社交方式!
3、为学和交友是人提升自己的一般路径。为学是个人的努力,而交友则强调“友以辅德”的作用。事实上,单是“学”这个字的强调本身,即有重要的意义。强调“学”,意味着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和提升自己。与《老子》基于“自然”的“绝学”和“学不学”相比,《论语》对“学”的突显为上下阶层的流动性提供了观念基础。换言之,《老子》的“自然”要人们接受自己被给定的一切,而孔子则以“学”开创了社会公平的新局面。当人可以通过“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信念深入人心,宗法血缘制度的正当性便被削弱甚至瓦解了,这也就为废封建(贵族制)立郡县(官僚)这一制度上的根本变革准备了观念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