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的鸭蛋赏析批注
1、合作交流:组内交流
2、(屏显:“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3、补充说明鸭蛋别的作用(1)介绍端午节的风俗(2)介绍家乡鸭蛋的特色因为高邮咸蛋名声好用语言造型,“吱”字写出了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即刻冒出来时的那种动感,以及吃鸭蛋时的那种快感,这样就把吃鸭蛋时的情形描写的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快给最佳吗!
4、好一个反璞归真的自然生活状态!
5、(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只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6、拓展延伸:阅读《亲爱的爸爸妈妈》《打拳与绘画》片段。
7、深圳市龙华新区高峰学校金艳
8、通过语言写出风俗特色
9、文中那些语句能体现出我对端午的鸭蛋的喜欢?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句做批注,说说喜欢的原因及精彩之处?
10、明确:全诗的感情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各层次应读出的感情色彩:第一层:激动、跳跃;第二层:深厚;第三层:真挚、亲切;第四层:热情、明快;第五层:激越、昂扬。
11、请各位同学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你从《安塞腰鼓》中读到的感受或体验,话题是“从《安塞腰鼓》中,我读到了……”。
12、师:什么味道?后两句是“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是当代诗人元稹的诗,很有名。引用诗句有
13、本单元是一个多文体的单元,选入了四篇不同体裁的作品,包含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和两篇散文。这四篇文章具有“民俗文化”的元素,不仅共同诠释了民俗的价值和意义,便于学生开阔眼界,见识多样的、多元的民俗现象,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理解。本单元学习仿写,教学生从优秀作品中提取值得模仿、借鉴的内容,创造性地仿写。
14、DragonBoatFestival
15、“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是句内排比。三个“了”之间层层递进,要读出越来越“狠”的语气。
16、——第一封:消沉苦闷之时。第二封:欣喜成功之时。
17、激情燃烧的鼓点——安塞腰鼓!
18、1981年,汪曾祺应高邮县人民政府邀请,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访问。时值端午节,各种端午风俗引起了作者的回忆。于是汪曾祺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端午的鸭蛋》。
19、学生参考例文完成片段写作。
20、结合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为:
二、端午的鸭蛋选自
1、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
2、请同学们浏览《手把肉》8两个自然段和《大淖记事》4自然段,批注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及精彩之处。
3、师:本文语言的特色有口语,还有文言。请同学们快速的找出本文的口语和文言的句子。
4、导入:你喜欢那种艺术形式,能说一下吗?师生互动,引入课题,如何把艺术描摹出来?
5、诵读全诗,能够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出诗人抒发感情的线索和脉络。
6、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7、如果让你在“社戏”前面加一个动词的话,加什么好呢?
8、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9、结尾处也是一笔亮色。“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在隆隆的鼓声戛然消失时,人们感受到的是宁静,这种“静”一是环境的安静,作者想象奇特,“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环境的强烈对比,让人产生了错觉,以此来衬托出腰鼓的“闹”与强烈的震撼。二是心灵的宁静,腰鼓虽闹,但是它带给人们的是什么?是一切归于宁静的恬淡,这陕北人民蓬勃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情带给人们的安全感和欣慰感,是新中国的欣欣向荣气象晕染的一种美好境界。结尾善于营设诗意意境,想象奇特,手法精妙,富有深意。其实很多名篇中都善于用这种手法去烘托渲染,比如《绝唱》中的“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也运用了这种艺术手法。
10、《社戏》是精读课文。文章以儿童视角叙事,展现了水乡村民宁静的生活、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厚和睦的民风,表达了作者对未受现代文明沾染的淳朴人性的期盼。学习本文,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涵泳品味文章准确简洁、风趣幽默、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感受作者留恋早年乡村生活,向往人性回归淳朴、社会走向和谐的情思。
11、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指出:语言是社会符号,是人们有目的地用来在语境中表达意义的资源。语言的本体功能是运用,是为交际服务的。因此,语文试题,应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或拟真情境下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语文考题必须贴近生活,在情境中考查学生的语用能力。典例1结合社会生活中“暖”的应用,考查在各种不同语境下“暖”含义的理解,典例2考查在特定语境下的“口语交际”,都体现了自觉的语用思想。
12、生5:我喜欢“白嘴吃也可以”,我品出了方言味。
13、参考量表,完善写作
14、对此,汪曾祺自己也有一番说法:我的作品缺乏崇高的、悲壮的美。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这是由一个作家的个人气质所决定的,不能勉强。
15、师:有人对汪老说:“汪老,除了秦观,高邮———就您了!”汪老听罢笑着说:“我只能排老前头———还有高邮鸭蛋呢!”在汪老眼里,高邮的鸭蛋为何就能排在他之前呢?接下来我们做一期《人物访谈》节目,我是节目主持人,假定你们是汪曾祺先生。访谈主题:聊聊汪老的《端午的鸭蛋》,如果我采访你,让你谈谈你的《端午的鸭蛋》,你会和我们聊哪一段?为什么?请从语言特色和人物情感来谈。
16、仿练:发挥想象,巧用动词,写一种声音。
17、(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18、於可训《近十年“文化散文”创作评述》:如汪曾祺的写老北京、贾平凹的写商周等。这些散文虽然也具有“文化散文”的一些基本特征,但因为格局较小,或与统一作家创作的笔记小说相类,因而又缺乏“文化散文”作为一种“大散文”所应有的艺术气魄和文体特征。
19、(生认真圈划,师看学生圈划并指导)
20、罗兰·罗曼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汪曾祺就是这样的英雄。他说:“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汪老一生遭遇过哪些磨难?为何会有如此达观的人生态度?
三、端午的鸭蛋摘抄加赏析
1、能把握作品的精髓进行仿写,做到形似、神似,在模仿中有所创造。
2、父爱是希望儿子向自已发泄苦闷与忧愁的温暖。
3、同:都在描写端午节的民俗风情异:沈主要描写了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汪主要描写了端午节的饮食
4、“江浙一带人见面问起我的籍贯,答云高邮,多肃然起敬,曰:“你们那里出咸鸭蛋。”——《我的家乡》)
5、辑三“吾家小史”记录了汪曾祺的亲人,其中《我的祖父祖母》《我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诸篇为我们呈现了汪氏父子独特的相处模式。读完后,请你思考:汪氏父子为何能成兄弟?你如何看待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6、生10:挑形状好看的。
7、第一封: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的鼓励。
8、同学们好!我来自安徽,姓魏,单名一个萍字,萍水相逢的“萍”,萍踪侠影的“萍”。今天我们萍水相逢在平利,来一场萍踪侠影的课堂与文学的相遇,希望你们拿出你们的豪气,有没有这个信心,孩子们?
9、再读文章,品味语言,学习精神
10、(2)句间型:“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是句间排比,排比中又含有比喻,句式整齐工整,要读出明快的节奏。
11、同学们,本节课我们通过圈画、揣摩关键句,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了“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三种精神品质,等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建设伟大的祖国,实现强国梦,仍然要继承和发扬这些革命精神。
12、同学们拍摄了下面一组重庆“老玩意儿”的照片,请你从中选择一张,参考示例,给它配上一句优美的话。(要求:体现物件特征,用上修辞,句式不限)(4分)
13、在第三节中,诗人通过描写延安乡亲对诗人盛情接待的情景来表达炽热的感情。
14、由于异乡人只赞鸭蛋,会给人一种高邮只有鸭蛋,别无他物之感,所以不满。这表作者热爱家乡的真实情感。(好像说高邮只有咸鸭蛋一样)作者的语言平淡而有特色。。。。。(这个我忘记了,我明天回学校查一下书,然后再发给你!!)
15、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6、(屏显:“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17、课文所叙之事多而杂,是否给人杂乱无章之感?你怎样理解“阅读提示”中提到的作者的“散文的自由笔法”?
18、(说明:用简洁的教学语言导入,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明确学习内容。)
19、4分钟之后教师请学生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批注,2分钟之后全班交流。
20、由于学生对艺术的陌生以及对文中一些哲理性语句的不解,学生自读的时候并不能真正深入文本,不能真正理解傅雷对于儿子的这一番苦心孤诣的教导,学习兴趣并不是很大。学生对于文中一些语句的理解也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补充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四、端午的鸭蛋第一段赏析
1、③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2、师:最后我竖大拇指,提示你别忘了最后还立着一个叹号。
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1)学会运用旁批记录自己阅读过程中的疑问、收获和思考。
5、丛书:《新年怀旧》《除夕情怀》
6、(5)一群孩子驾着白色的航船飞速前进……
7、当然不是赘笔,讲囊萤映雪两个故事是由孩子们把萤火虫装在蛋壳里自然联想到的,而且认真地把三种做法比较来谈,郑重其事地说要是现在的五号字就看不清了,非常孩子气,完全是以一种孩童的心理角度去思考、用孩子的口气去叙述,显得童趣盎然、自然纯真,正是对美好童年往事的无限遐思与眷恋。另外引用历史上读书的名人轶事,更是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艺术氛围,有一种淡雅的幽思引人回味。
8、师:找一个同学站起回答,这位举手的男生,勇士!
9、从以上三篇文章中揣摩品味其含义,学习杰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可以采用以下句式:
10、思维导图设计。(1周时间)
11、初读,感受安塞腰鼓形象
12、师:生活的情趣味,说得真好。那到了端午节,你们吃鸭蛋的时候,你们会挑吗?你们会挑什么样的?
13、这一年非常时期的端午再次唤醒了遥远的古事——关于屈原,关于离骚,关于汨罗江。小种子们在家里、学校里等地方开展“端午《离骚》诵读会”,重温千年前的那场刚烈决绝的千古绝唱……
14、看戏的过程按时间或事件的发展顺序可分为几部分?
15、“五月家家户户过端午;过端午,粽子香包赛龙舟;赛龙舟,锣鼓喧天震九州。”歌谣朗朗上口,韵律十足,由此可见小种子们对端午的文化习俗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真有意思!
16、探究写法,体会妙处
17、学生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
18、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写鸭蛋、话民俗、说生活,信笔拈来,从容闲适,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既有深刻的情感,又有盎然的情趣,充分体现了汪曾祺散文的魅力。而要品味汪曾祺散文语言的特点,第第3两段是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中间开花的方法对这两段文字进行仔细研读。教师通过学生自由赏析、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品味汪曾祺的语言魅力及对家乡鸭蛋的自豪之情。
19、小种子们用心品读文章,思考着自己或者他人可能产生困惑的地方,用手中的彩笔把内容勾画出来,并通过独立思考、查字典、与家长、老师讨论等方式对这些困惑之处作了批注。
20、小结:《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了诗的辐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五、端午的咸鸭蛋赏析
1、第二封:提醒儿子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2、不应该删去,因为后文说袁子才提到高邮鸭蛋,我与有荣焉。我不喜欢袁子才,却与有荣焉,形成对比,突出我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这一个部分主要表达的也都是这个。
3、学者郜元宝: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问题渐渐为中国文学界所重视。始作俑者,当推汪曾祺。……我觉得现在应该换一种方式思考文学和语言的关系:不是把语言纳入文学中去思考,而是像汪曾祺那样,反过来把文学纳入语言中去思考,看看我们的文学究竟处在汉语现代性转变的何种位置上,看看汉语的现代转变究竟怎样从根本上制约着我们的文学写作。
4、辑二:至味在人间。汪曾祺不仅以充满色香味的文字为世人烹就了一席丰盛的散文盛宴,更是于看似平淡的美食散文中渗透了许多历史文化知识,不仅滋养身体,更能丰富心灵。
5、(师做起伏的手势,生读)。
6、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7、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8、(说明: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也是难点,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师生共同赏析文章富有韵味的语言,感受汪曾祺的语言风格。)
9、师: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0、师:扬时可以读得轻快短促一点,抑时可以读得低沉舒缓一点。
11、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2、人们对其散文的评论,也形成了一种持续的热现象,摘录几则如下:
13、参考示例:戏前波折(4—9段),月夜行船(10—13段),船头看戏(14—21段),月下归航、偷豆(22—30段)。
14、第二封:满怀欣喜、激情洋溢的勉励。
15、在各类描写中,心理描写是难度最大的一种,因为它描写的对象“无声无形”“无影无踪”。让我们先回顾学过的课文中的几个心理描写的片段,梳理一些写好心理活动的有效方法吧!
16、师:“曾经沧海难为水”出自哪?
17、“我看一个年轻人,半个身子已经爬进车窗,车里的熟人往里拉他,站台上工作人员往外拽他。双方都在使劲,这年轻人拼命地往车里挣扎。就在这时候,忽然站台上的人不拉了,反倒笑嘻嘻把他推上去。”
18、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19、教学难点: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20、参考示例: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六、端午的鸭蛋赏析批注
1、《清明》《端午的鸭蛋》《吆喝》
2、供图:李海香(龙华区民治中学)
3、走进傅雷对傅聪的谆谆教诲中,去体悟其浓浓的爱子之情。
4、探究法、点拨法、交流法
5、文章由描述家乡端午节的各种风俗入手,突出放黄烟子和吃“十二红”,由此引出高邮鸭蛋,接着详细介绍高邮鸭蛋的名气、色、香、味、吃法、传统等,然后写童年端午节的一个特别游戏风俗一结鸭蛋络子,最后写用鸭蛋装萤火虫的游戏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
6、“技”指范文的写作技法,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文章意思、内容的带有特殊艺术规律的技巧、手段、方法的总称。写作时要先认真研究范文,细心揣摩,敏锐地发现作品在写作上可供学习借鉴之处,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然后再想想自己怎么去仿写,“照葫芦画瓢”,便会仿写出不错的佳作。
7、第一封: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8、重庆方言形象幽默,富有韵味,请从下表提供的四个方言词语中选择一个,说说它的妙处。(3分)
9、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补充、点拨和评价总结。
10、阅读丛书中的《清明》《端午的鸭蛋》《吆喝》三篇文章,在文中分别勾画3~5处令你印象深刻的语句或段落,思考它们吸引你、打动你的原因。
11、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1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佳词丽句,学记读书笔。
13、自测题改错,错处至少改3遍,直至牢记正确读法、写法。
14、课前诵读:《一棵开花的树》作者:席慕容
15、辑四:那时巷情。该辑叙写了高邮的巷口印象、北京的胡同剪影、云南的茶馆风情,以及对师友的深情回忆。
16、《记一辆纺车》中有很多生动的比喻,这些比喻使简单的纺车焕发了精神,为劳动的场面增添了气氛,全文也因此虚实结合,活泼流转,大大强化了抒情色彩。
17、师生一起回顾《安塞腰鼓》《社戏》这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艺术形式。
18、通过刚才妙语赏析环节,我们发现汪曾祺的语言有以下特色:对比否定,相映成趣;文白相间,堪称奇妙。(请大家读一遍。)
19、b.语言描写:“‘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朴实的语言很亲切,“鸡毛信”一词极富时代感,革命群众与革命诗人亲密无间的深厚情感在质朴的语言中自然流淌。
20、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2、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从中考关于思维的能力层级来看,包括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创新等层级。不仅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等低阶思维能力,还需要着力考查学生分析、评价、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典例6通过一则链接材料,考查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这是很好的思维能力考查方式。
3、师:下面我们开始采访活动。汪老您好,我是节目主持人魏萍,我想采访你一下,请您谈谈《端午的鸭蛋》,您会和我们聊哪一段?为什么?
4、比较阅读,习得品诗之法
5、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6、孩子们,可能我们的父母没有那么高深的文化,可能从来没有给我们写过信,可能从未与我们有过内心的交流,甚至在我们犯了错误时给我们的是过多的呵责甚至是棍棒教育,但是,我们水远无法否认的是父母那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孩子请怀着理解与包容之心,多与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在我们困惑时也可以走进《傅雷家书》向傅雷请教,相信他一定如一盏明灯,照亮你前行的路。
7、阅读丛书“片段集锦”中的范例5和类文《故乡的路》。
8、这些都是常见的事物和普通的人,这和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花老师的这个问题很巧妙地点出了散文的一大特点:“形散”。接下来老师让大家自读课文,品味语句圈点勾画出你觉得有味道的语句,并在书上相关语句旁作批注,赏析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干巴菌味道极其鲜美的特点,体会作者收到房东母女送来的缅桂花后心中的幸福喜悦,理解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女孩子的吆喝声才会动听柔和……这些事物看似无关,其实处处和雨有关,此时顺势点出了散文的另一大特点:“神不散”。
9、教师鼓励学生从《社戏》中继续寻找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赏析,分享交流时,教师相机点评引导。
10、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课外推荐阅读:莫邪《延安颂》、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等,看看这些诗文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
11、安塞腰鼓,使人年青的腰鼓!
12、(操作提示:此任务可安排至晨读时间提前进行,晨读未尽内容在本课时继续完成。)
13、最后,花老师潇洒几笔完善了板书,黑板上呈现出一个大大的“雨”字,让人眼前一亮,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创意总结,又是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相信经过这一堂课的欣赏感悟,这昆明的雨真正浸润在了学生的心里。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15、选取书中的精彩语句进行分析感悟
16、完成拓展阅读任务,每人选取自己喜欢的风格仿写两小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