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词大全(100句)

2023-02-01 10:12:24 0 59

一、对仗词大全

1、当你觉得累,不是因为路上坎坷太多,而是因为忘记了要去哪里。

2、能使山川增色,陋室何妨?

3、“横空出世;继往开来。”

4、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

5、添颜加色。颜色对即以颜色词入对。

6、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最着名的反对联应是清代徐氏女题西湖岳飞墓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联之褒,荣于华衮;下联之贬,严于斧钺。对比尖锐,爱憎分明,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7、(诗词学堂)比学格律更重要的东西

8、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9、(诗词学堂)绝句作法:比对法

10、有一些对仗,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叫做借对。

11、要求上下联金木水火土五行位置一致且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的对联叫五行对联。

12、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43)近体诗

13、敬通雅好辞说,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

14、数目对: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五丈原联)

15、标点符号联:据《中国楹联学》中记载:1949年4月1日,南京大专院校学生举行“反迫害、反饥饿、反内战”示威游行,遭到当局军警的镇压,死2人,伤100余人,酿成血案。几天后,在为死难者举行的追悼会上,挂出这样一副对联:

16、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17、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26)骚体

18、繁对简,少对多,蔓草对松萝。珊瑚对玛瑙,河蚌对田螺。

19、诗联学中称之为“合掌对”。如下一联:“长空展翅;广宇翔云。”长空,即广宇也。展翅,亦翔云也。八个字中,四个字乃白用矣!合掌!不成联对!

20、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律绝"而言。

二、成语对仗词大全

1、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14)词的种类

2、(诗词学堂)诗词创作中的诗眼

3、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但这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

4、相对于工对而言,对仗的要求可适当放宽,古今楹联作品,以宽对为主,因为刻意求工,往往因词害意,步入形式主义。因此,高明的联家往往是顺其自然,能工则工,难工则宽。宽对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相同的词性即可以对仗,不必再分小类。二是不同词性的词只要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亦可对仗。如北京古藤书屋一联:

5、“无情对”可能起源于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卷二十九“谈笑部,随口对”中一联:“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李先生即李东阳。此联字面对仗,而内容互不关联。这就是无情对的特点,而且内容愈相去万里,便愈成佳作。以清代“张之洞”入对的无情对也极富趣味:张之洞;陶然亭。“无情对”多属文字游戏,也有包含深刻内容的创作。如讽李鸿章联:杨三已死无京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6、“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以今天的普通话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7、②晴朝放眼堪寄兴,雨夜和声复断肠。敢迈巴人拙步履,强登白雪雅厅堂。前联为反对,后联为流水对,两种句式并相成趣。

8、亭蹲一角,对潭水以怀情。

9、长啸临风,一川星月,万里江天。

10、倒字对据季世昌、朱净之《中国楹联学》等多本联书载:1931年日军大举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举国愤慨。有人愤而为死难烈士写下一副仅两字的奇特挽联:死;生。(倒写)上联是一“死”字,下联则是一个倒写的“生”字。全联意思是:宁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

11、冠对履,袜对鞋。海角对天涯。鸡人对虎旅,六市对三街。陈俎豆,戏堆埋。皎皎对皑皑。贤相聚东阁,良明集小斋。梦里山川书越绝,枕边风月记齐谐。三径萧疏,彭泽高凤怡五柳;六朝华贵,琅琊佳气种三槐。

12、自对,亦称“当句对”、“就句对”、“边对”,即“于一句中自行对偶。”这种对法起源于唐代的诗文创作,后在对联中逐渐使用开来。从对仗的字数上看,有单字自对与非单字自对,前者如:

13、体形对:“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联)

14、即语调的平上去入,合称四声。

15、⑤君曾至也情知否,我欲别之兴未足。

16、上联中的“吴”、“楚”自对,“东”、“南”自对;下联中的“乾”、“坤”自对,“日”、“夜”自对。

17、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18、数字对联:即指将数字嵌入对联。数字对属于镶嵌类对联。如:

19、②民工可记民工苦,政绩难消政绩残。

20、五行对的特点:按金,木,水,火,土出句,每句五个字;出句中五个字,每字各占一行,而对句中的五个字金木水火土五行位置要与对句一致。

三、对仗词大全娓娓而谈

1、三句对仗,在元曲作品中随处可见。如元散曲四大家之一的张可久的: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22)四言诗

4、前听钟,后听笛,里听书。

5、长城内外人人志气高

6、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李群玉)

7、五行对原创:对联大家对五行对的特点:按金,木,水,火,土出句,每句五个字;出句中五个字,每字各占一行,而对句中的五个字金木水火土五行位置要与对句一致。要求上下联金木水火土五行位置一致且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的对联叫五行对联。例句:“铁杵消灰堵,银枪泻火城”上联是我看锅炉工人烧锅炉时得到的,工人用铁杵把灰堵从炉堂里拉出,这个动作启发了我。下联是看消防队员消防演习时得到的,队员用水枪来灭火。水枪为白色。以上是正格五行对的例子。五行对也有变格。请看由纪晓岚的夫人做的第一出句,纪晓岚做的第一对句。“烟锁池塘柳(小月)炮镇海城楼(纪晓岚)”因为纪晓岚的城字出律,对联大全仍将“烟锁池塘柳”列为无对对联。

8、如:孙行者,祖冲之。祖对孙,冲对行,之对者(之乎者也嘛),对的工整。

9、上联为偏正结构,下联则为动宾结构(使诗人病),但字面对仗还是工整,并无失对之嫌。情况之四为同字对仗。工对忌重字,宽对则不避。

10、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11、生死、死活、公私、动静、异同、大小、里外、天地、左右、上下、松紧、春秋、明暗、黑白、远近、城乡、前后、晴雨、清浊、彼此、寒暑、真假、好孬、好坏、长短、对错、荣辱、成败、得失、动静、方圆、褒贬、福祸、日月、老少、安危、男女、文武、分合、生熟、中外、古今、东西、南北、难易、轻重、缓急、内外、是非、曲直、高低、高矮、肥瘦、美丑、始终、喜怒、哀乐、贵贱、善恶、收放

12、(造句):对挑拨是非、破坏团结的人,必须严肃批评。

1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

14、言对言对,指建言立论的对联作品。类别包括言志联、题赠联、说理联等,侧重于用抽象的思想与言辞,表达某种情感和见解。如清方子云自题联:“目中自谓空千古;海外谁知更九州。”俞樾集《纪太山铭集》云:“观五岳而知众山小;凡百川咸于大海归。”

15、杜甫在上句没说“穿峡”到那里去,下句才说出向洛阳去。流水对是说上句的意思没说完,像流水一样,得流下去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意思。流水是一个比喻词。

16、借对在使用某个字词的甲相时,又借用该字词的乙相来与另一个字词相对。借对又谓之“假对”。借对分为如下几种:借音对:“曾经沧海千重浪;又上黄河一道桥。”其中“沧”借其同音“苍”对“黄”。借形对:昆明五华书院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景行行止”原本节奏应为“景行——行止”,这里借其“景行行——止”外形与“糺缦缦兮”对仗。借声对:某地孔庙联:“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其中“冠”应读仄声,此处借其平声(guān)对仄声“配”。五是借通假字对。方尔谦贺女儿婚联:“两小无猜,两个古泉先下定;万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婚。”“泉”通“钱”。这里不用“钱”而用“泉”,无疑是借其通假字与“酒”对仗。

17、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18、句法变式:张中行先生在《诗词读写丛话》中提出:“律诗中间两联结构不可用同一个模式,否则算合掌。”他这里所说的结构即指诗的句法结构。律诗中间对仗的两联如果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就容易显得呆板。如:

19、小类相对中,数目、体形、颜色、方位更是自成一格。见下:数目对:

20、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27)楚歌

四、对仗词大全 对对碰

1、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

2、诗词格律知识:梨园诗话

3、大江南北处处风光好

4、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5、诗词格律知识:写好旧体诗的一些关健步骤

6、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如杜甫《绝句》

7、变格论对任何格律都不是铁板一块,否则就会束缚实际创作。对联的对仗也存在一些权变,可称之为变格对仗。“变格”的出现丰富和发展了对联的对仗技巧。变格对仗主要有借对、自对和蹉对等。

8、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39)元和体

9、上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欧阳修《醉翁亭记》,下联集王禹偁《黄岗竹楼记》和苏轼的《放鹤亭记》。古文佳句,荟萃一联,别有韵味。

10、对联大家对五行对的特点:按金,木,水,火,土出句,每句五个字;出句中五个字,每字各占一行,而对句中的五个字金木水火土五行位置要与对句一致。要求上下联金木水火土五行位置一致且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的对联叫五行对联。例句:“铁杵消灰堵,银枪泻火城”上联是我看锅炉工人烧锅炉时得到的,工人用铁杵把灰堵从炉堂里拉出,这个动作启发了我。下联是看消防队员消防演习时得到的,队员用水枪来灭火。水枪为白色。以上是正格五行对的例子。五行对也有变格。请看由纪晓岚的夫人做的第一出句,纪晓岚做的第一对句。“烟锁池塘柳(小月)炮镇海城楼(纪晓岚)”因为纪晓岚的城字出律,对联大全仍将“烟锁池塘柳”列为无对对联。

11、本文试从格律、联意、内容、语体、句式等几方面概括总结一下各种主要的对仗方式。格律论对每一种格律体文学(又谓韵文)皆有其严格格律。对联的格律即为“对仗”,即“六相”,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根据对仗的宽严程度,可分为工对、宽对、失对三种。

12、释义: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也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

13、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

14、“芳”为形容词,“藤”则为名词。但同是修饰后面的形容词,对亦可也。宽对情况之三是上下联语法结构有异。

15、或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

16、又叫无音联,指用手势演示事物的形象特征来表达联意,而不用语言文字说出或写出,双方意会而不言传,心照不宣。历史上最有趣的一副哑联,是苏东坡和他的好友佛印和尚合做。说的是苏东坡谪贬黄州,一日与佛印泛舟长江。二人酒过三巡,佛印向东坡索句。东坡从舟中走到舟边,叫了一声佛印,随即用手往左一指,笑而不语,佛印循着所指方向望去,只见岸上有只大黄狗正在啃骨头。佛印心有所悟,呵呵一笑,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抛入江中。原来他们二人的动作是一副精巧的哑联。用文字写出就是:

17、①醉矣湖中景,悠哉画里人。

18、诗词格律知识:当前诗词创作的八大误区

19、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说:“如果上联句中自对,则下联也只须句中自对,上联与下联之间不必求工。”又说:“甚至上联和下联之间完全不像对仗,只要句中自对是一种自对,全联也可以认为是工对了。”如下一副集《兰亭序》联,就是这样一副自对联:

20、“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以今天的普通话来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原来平是指平声,仄是指上去入三声,但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

五、诗词对仗词大全

1、以上是正格五行对的例子。

2、欹对正,密对疏。囊橐对苞苴。罗浮对壶峤,水曲对山纡。骖鹤驾,待鸾舆。杰溺对长沮。搏虎卞庄子,当熊冯婕妤。南阳高土吟梁妇,西蜀才人赋子虚。三径风光,白石黄花供杖履;五湖烟景,青山绿水在樵渔。

3、最典型的莫过于岳阳楼一联:

4、(沁园春)词牌名。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也有在过片处增一暗韵者。(沁园春)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北曲属黄钟?m,较少见。南曲属中吕?m,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也有与全阕同者,用作引子。

5、而向内容提供者无偿赠与

6、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33)元嘉体

7、春风潮水上,饮马杏花村。

8、文案,就是字和字的较劲。

9、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28)五言诗

10、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11、这样的配对虽然和律,成句,但不新不奇,不一定被世界承认。也不一定会流传下去。

12、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13、每一种格律体文学(又谓韵文)皆有其严格格律。对联的格律即为“对仗”,即“六相”,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根据对仗的宽严程度,可分为工对、宽对、失对三种。

14、(解释):繁多与简约。

15、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隋时陆法言着《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并称为平水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16、“杜老乾坤今日眼;范公忧乐古人心。”

17、(诗词学堂)绝句作法:重字法

18、上下联全体或部分完全不符合对仗规则的,即为“失对”。全联完全失对者,自然不算是对联,而部分失对者,则称之为“病联”。古今联坛,“失对”与“病联”可以说比比皆是,甚至在一些名家名联中也并不罕见。如佚名题乌江项王祠联:

19、事对选取重要的材料和准确的史实作联,以事对事。“夏鼎商彝,秦碑汉瓦;刘略班艺,贾策扬经。”这是一副概述我国古代优秀历史文化的对联,是典型的事对。有的事对在其叙事描述中暗含某种情感志向。如左宗棠自题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句式论对联分上、下(联),贴于楹柱则谓之左、右。上、下联的句式可以分为三种。每边一句者,谓单句对。每边二句者,谓双句对。二句以上则谓多句对。

20、借音对:“曾经沧海千重浪;又上黄河一道桥。”其中“沧”借其同音“苍”对“黄”。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