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游牧生活的诗
1、《敕勒歌》原本是鲜卑语,后来被翻译成汉语。敕勒人在其中歌唱了草原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描绘出草原的的雄伟辽阔。全诗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到末句,诗人又将视野放低,写“风吹草低见牛羊”,让人感受到草原的生机与活力,营造出一幅勃勃生机的草原景象,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2、但下边并没有描写他们与汉民族之间的战争,而只是描写了他们故乡的壮丽景色。先是写天。大草原上的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天是那样的蓝,视野是那样的开阔,一望无际,所以作者甚至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天就如同一顶硕大无比的帐篷,笼盖着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地方。景物异常宏大壮阔。紧接着的“天苍苍”承接“天似穹庐”,“野茫茫”承接“笼盖四野”,但从描写景物转为抒写作者的心理感受,侧重点自有区别。
3、传承人们带来的传统手艺,是融化在56个民族血液里的生活的艺术。
4、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5、哈萨克族芨芨草编织技艺其哈萨克语称为“棋托乎”,色彩很是艳丽。这一技艺主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里县境内流传。
6、蒙古族驮具制作技艺作品展示。
7、来自湖南的土家族织锦技艺传承人黎成凤正在织锦。
8、作者:李娟版本: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7月
9、译文: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10、苗族芦笙制作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龙鸿飞的展位也很热闹。
11、髹饰一件漆器要等漆树正好的时节,绣制或织就一件衣服要用上半年一年的时间,烤制一个列巴需要12小时以上,生活的甜蜜需要时间的熬制,时间熬出的生活的诗歌,也是异常的美丽。
12、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
13、愿歌声飞过山岭和峡谷。
14、《赋得古草原送别》——唐代白居易
15、2019年5月6日,由映艺术中心/映画廊和思源摄影基金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评选揭晓,共有20位少数民族摄影师荣获“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我们将陆续推送获奖摄影师的作品,从他们的影像和文字中了解到他们对故乡或本土民族的解读。
16、草原盛会一那达幕:即游艺、联欢的意思,多在草原8月份举行,源于七百年前。那达幕之日商贩云集,说书献艺应有尽有,主要传统运动项目有赛马、摔跤、射箭。
17、第二章,是最為基礎的圖像文本研究,通過傳世文獻梳理藝術圖像的遞傳源流,並且進一步辨析畫家史料,考鏡文獻源流。具體以一幅畫像和一個畫家的案例,證明史料文獻與傳世圖像互證有多麼重要。
18、故乡的路|《穿行大凉山49年的“公交车”》:连接生活与梦想的绿皮车
19、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20、在近日上映的电影中,《远去的牧歌》可能是容易被忽视的一部,但其中对游牧生活的描绘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一部哈萨克题材影片,描写了新疆北部的哈萨克族牧民跨越40年的生活画卷。同样是对一种行将消失的传统经济文化方式的咏叹,李娟的《羊道》系列有一种娓娓道来的动人心弦,而《远去的牧歌》则挥洒出一种大开大合的雄浑开阔。
二、牧羊生活的诗
1、《出塞作》——唐代王维
2、《牧羊人的生活》草原啊,草原——我可爱的家乡你那青青的草儿那弯延的河流那西边如血的斜阳……我轻挥着羊鞭远眺秀丽的雪山那临凡的仙女她泛着圣洁的银光微风悄悄地拂着我的面庞小雨轻轻地洒在我的身上我的心里充满了无限的瑕想……草原是那样地辽阔我的羊儿正啃着青草……牧羊人的生活是如此地寂寞而惬意没有城市的喧嚣和吵嚷也没有世俗的困扰和奢望没有孤旅的惆怅与悲怆更没有功名钱势的傲慢与张狂……这种生活是多么美好和幸福巴桑啊,巴桑——我心爱的骏马呀你驰骋吧,在这辽阔的草原上你驰骋吧!
3、看来我们以后也有机会拥有一件马鬃绕线绣制的蒙古袍了。
4、《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中国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
5、07不负光阴,微笑向暖
6、有一首歌的名字叫做北方的草原词:张玮玮曲:张玮玮
7、阿吾勒转场到了苹果沟,
8、很多非遗项目正在从即将失传走向再次普及,从博物馆里走到生活中。而将充满魅力的传统手艺一代代传承下去,我们未来的生活必定会因为历史和文化的加持更加缤纷多彩。
9、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丰乐亭游春·其三》宋代欧阳修
10、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11、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12、成熟的羊羔也到了压秤的时候
13、突降的鹅毛大雪给转场的牧民带来诸多不便
14、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
15、“我们崇尚黑红黄这三个颜色,我们的器具和衣服都喜欢黑色打底,红色和黄色为画组成各式图案。黑色是漆树液的颜色,九月后就采不到了,红和黄是来自矿物的颜料。”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来自四川省喜德县的吉伍巫且介绍说。
16、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17、ISBN:9787566611598
18、我茶饭不进将你反复思念;
19、鲁迅先生也多次谈及地域不同、造成了北人、南人性格上的明显差异:“据我所见,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北人与南人》);“由我看来,大约北人爽直,而失之粗,南人文雅,而失之伪。粗自然比伪好。但习惯成自然,南边人总以像自己家乡那样的曲曲折折为合乎道理。你还没有见过所谓大家子弟,那真是要讨厌死人的。”(《致肖军、肖红信》1935年3月13日)基于此,鲁迅先生甚至说:“我不爱江南。秀气是秀气的,但小气。”(《致萧军》1935年9月1日》)
20、草原唯一的天空侧过了脸,你与我再次素未谋面,白色羊群归还云层下方,我们湖泊的胸膛,马头的琴取代了房屋,我的草原从此属于游牧,每一寸草的生长其实都是蓝色,的水以及天空。
三、形容游牧生活的词语
1、题图:网友yerbol89的作品
2、我渴望,到大草原去,那里,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那里,有辽阔的草地,自由的牛羊,在大草原里,我走着,坐着,躺着,总是看不够,那天空,那白云,那嫩绿的小草,偶尔有风,夹杂着青草的香气,吹起我的发丝,快乐的飞扬,一人低声吟唱,属于自己的歌。
3、你跟在羊群后头追赶草原,风一阵怀抱一阵遥远,这一天只有天空拥有的脸庞,被我们蓄起了雨水,马的脊背因为天空成为房屋,我的草原任由风叫了又停,嘴唇抿紧植被,你的哭中却带泪水。
4、赫哲族长期以渔猎为生,他们捕鱼、食鱼,用鱼皮盖房、造舟、制衣,在历史上以“鱼皮部落”为世人所知。
5、荐诗|冬至2014/2/5
6、来自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赵玉书,是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除了真的弓箭,他带来的一套表达五代人历史的微型家用挂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7、也因为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所以在转场之余,哈萨克牧人的生活是灿烂多姿的。他们穿上鲜艳的服装,跳起传统的舞蹈,欢歌笑语将寂寞的草场装点得生机勃勃。创作者将哈萨克牧人们质朴的生活和热烈的情感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8、“玉屏箫之前是六孔,有五音,其中一孔为装饰孔,之后为了与钢琴古琴合奏改造为八个孔,与钢琴上的黑白键对应。萧的声音悠远一些,笛子清亮一些。”玉屏箫笛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继红介绍。
9、据介绍,鱼皮制作以北方冷水鱼的鱼皮为原料。冷水鱼皮有厚度和韧性,比较耐磨,便于在生产生活中使用。鱼皮文化是北纬45度以上区域存在的特色文化。
10、内蒙古自治区有着那达慕、蒙古包、祭敖包三大民族风情。
11、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2、第五章,透過《元世祖出獵圖》觀察遊牧可汗狩獵途中的扈從儀衛制度。該圖右下角有兩位騎士,一執骨朵,一執黑色大纛,都是重要的護衛禮杖。北族王朝遊牧文化歷久相承,且不斷吸收新的因數,呈現出頗為獨特的一面。本章所討論的神纛信仰,先初發端於突厥,遂被歷後諸遊牧民族所繼承,在遼金元社會具有特殊地位。與之相關的旗鼓,起初作為中原王朝賞賜邊疆少數民族首領的器物,爾後演變成為契丹建國前遊牧可汗權力的象徵。神纛、旗鼓作為契丹社會禮儀之物,既與中原王朝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時承繼著北方民族的文化傳統。本文的研究思路:在遊牧文化傳承與嬗變的視野下,較為深入地剖析神纛、旗鼓的歷史意涵,力圖展現行國政治文化之特性。
13、与《我们的太阳在路上》同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但这样不辞辛苦地跟着牧民,较为完整地记录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牧民四季转场过程及生活的作品难能可贵。
14、“丝线都是蚕丝拧起来的,它的光泽能营造立体的颜色效果。苏绣很考验眼睛对丝线的敏感程度。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刺绣针法和我们有很大不同。她们的针法很多,而且很多都是图案完全在脑子里,随意去做。图案有中心点,延续到边缘,绣到一定程度就知道怎么分支排列下去。这对我很有启发。”
15、花瑶挑花的材料为藏青色或白色的土布和各色丝纱线。挑花女不用描图和模具,只是遵循土布的经纬徒手挑制,多采用图案套图案的填充式技艺。
16、汉族麦秸剪贴技艺大约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当麦类农作物成熟的时候,麦秸也就到了长成一幅画的时候。
17、龙令香不仅是侗族刺绣能手,也是九寨侗乡歌师,“九寨嘎花”的主要传承人。她1982年开始随母亲、祖母和外婆学习种植棉花、麻葛、纺纱、织侗布、刺绣鞋垫及钩花鞋等。2015年获黔东南州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18、清风夜夜吹过失眠的草场。
19、瑶族花瑶挑花技艺传承人带着艳丽的挑花筒裙来了;
20、Hoşgeldiniz
四、古代游牧诗
1、“侗族刺绣最具代表性的是盘轴滚边绣”,来自贵州省锦屏县的侗族刺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龙令香说。
2、这是南北朝时北方游牧民族的代表性诗歌。不仅写出了大草原壮丽的景色,而且表现出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那种豪荡而不失温柔的习性。
3、《边方春兴》——唐代高骈
4、如今的哈萨克牧人正在慢慢由转场式的游牧业经济转向定居式的农业经济、商业经济,告别老猎枪,告别老马,告别老鹰……对于习惯了在草原上驰骋的牧人们来讲,传统的生活正在慢慢远去,这种离别是悲壮的,也是惆怅的。有学者预言,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只能在书本里或是影像资料里才能看到“转场游牧”这种古老而又淳朴的生活方式,这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人文历史,将面临着从我们眼前消失的那一天。
5、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传承人带着承载民族历史记忆的芦笙来了;
6、彝族漆器制作在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的彝族漆器之乡喜德县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其漆器选用优质的杜鹃木、酸枝木、樟木为原料,需要选伐原木、干燥、打坯、打磨、补灰、髹饰、清洗、阴干等4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7、蓦然一阵微风吹过,空气中带着一股春天特有的清新,宛如一位青春的蒙古族少女散发着身体的馨香,她穿着盛装掠过冰原,穿过沙漠,奔跑着,吟唱着动人的情歌,把无限的生机洒向广袤的草地。
8、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带着北纬45度以上区域的特色文化“鱼皮文化”来了;
9、农耕、游牧是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内蒙古幅员辽阔草场丰美适合游牧生产,牧民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已适应了游牧生活,随着国家经济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内蒙古自治区在逐步改变游牧为定居放牧。
10、苏绣传承人蒋明秋向参观者介绍苏绣技艺。
11、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12、奉雪妹8岁起随母亲学习挑花技艺,11岁时已是村寨里小有名气的挑花能手,她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对挑花进行局部改良,并组织开展花瑶挑花大赛、花瑶服饰展等,至今已经培养30多位挑花能手。
13、已经到达落脚点的主妇正在为赶着羊群的丈夫准备晚餐
14、勒勒车,行走的襁褓,载满
15、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他们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在展览馆的院子里放飞,体会传统手艺带来的无限欢乐。
16、郑蝴蝶带来的包头剪纸,强调锯齿状的细碎毛齿为其主要特点之“别的剪纸都是线条勾勒,你看我的这个,这细毛毛有多细碎,很好看吧!其他地区的剪纸大多是照着画剪的,我的剪纸,人物都是想象的。”
17、苏非神秘主义的人主关系(请点击阅读)
18、在很多现代人的心目中,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代表了一种遥远而浪漫的文化想象。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人,对83版香港无线电视台的古装武侠剧《射雕英雄传》一定记忆犹新,主题曲《铁血丹心》更是朗朗上口,“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唱的就是一种典型的游牧生活。
19、汉族苏绣技艺传承人带着晕染着水墨山水文化底蕴的苏绣来了;
20、蒙古象棋有3000多年历史,是蒙古族游牧生活中形成的极具代表性的智力竞技游戏活动。
五、描写游牧生活的诗歌?
1、我内心的秘密,你可知晓?
2、内蒙古自治区使用传统蒙古文字,主要通用回鹘式蒙古文;与蒙古国主要使用西里尔蒙古文音同字异。蒙古文字从蒙古人开始纪录自己的语言以来,就有很大的变化。
3、贝都因人生活在沙漠的流动部落中,他们没有足够的文明手段对科学进行深入研究,对宗教进行认真思考,就其天性来说,也不善于进行道德的研究和细致的心理分析。他们所追求的始终是生活所必需的知识。他们熟悉宗谱,能观察天象,略知历史和地理,懂得少许医学、兽医学知识,他们中也不乏医生。但这些知识多半出于经验或祖传,还称不上是系统的科学。至于哲学,在当时还没有什麽表现。因此,他们的思想生活大多表现在文字、诗歌、谚语、故事当中。
4、悼念诗的题材与赞颂诗一样,包括蒙昧时期人们所敬重的一切品德和行为。悼念的对象是本部落被害的英雄,牺牲的亲人和朋友。如著名悼念诗人韩沙对自己兄弟的悲悼:我永远不能忘记你,直到生命消陨、坟茔灭迹,啊,不能忘记你。离开尊贵的萨赫尔那一天,我便失去生的欢愉和乐趣;啊!慈母的泪,我不尽的哀思,时时将你悼念和追忆;难道你真的一去不复返了,日日夜夜安息在孤坟里!这悲泣、哀婉的情调是诗人从心底里吟唱出挚爱、痛苦的感情之歌。
5、内蒙古自治区风光主要由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民俗游览主要包括蒙古族歌舞,蒙古族“男儿三艺”——赛马、摔跤、射箭,那达慕等。
6、坐骑是转场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7、阿勒泰的12月也是冬季变幻莫测的季节,一会二刮起风,一会儿又大雾弥漫。
8、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请点击阅读)
9、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0、08重拾一段搁浅的时光
11、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12、一周时间,内蒙古展览馆内,品茶休闲看曲艺,音乐舞蹈戏曲天天演,民族服饰对对碰,传统工艺手传手。传承人和参观者,传承人和传承人,互相学习,灵感碰撞,互通有无,相融相生,密集的交流普及了民族文化,互通了民族情感,其乐融融。
13、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4、桦树皮制作技艺,剥取树皮浸泡或蒸煮软化;剪裁缝合,对接处用狍筋、鹿筋线或马尾等缝合,或剪成锯齿状互相穿插咬合;装饰图案是用砸压或剪贴的手法,把象征吉祥、喜庆、平安、丰收的图形装饰在桦树皮制品上,图样有花草树木、兽鸟鱼虫及山峰、石崖等模仿自然的构图。
15、水书的文字符号体系独特,既有类似于甲骨文、金文的汉字,也有众多的象形文字符号,还有段落表义的图画文字。其文字要通过有师承关系的水书先生和能看懂读通、会使用水书的“祭师”解释才有意义。
16、游牧文化是从事游牧生产的游牧部落、游牧民族和游牧族群共同创造的文化,是一种以自然环境(草原)和生产方式(放养畜群)、生活方式(逐水草而居)为基本条件的地域性文化,包括与游牧生活相适应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构成游牧文化的具体要素。北方游牧文化则是指历史上生活在中国北方和西北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所创造的文化。
17、下面的麦秸画作品,也是美的令人陶醉。麦秸画制作技艺传承人介绍,麦秸除了可以做成画,还可以做成书签、挂件、夹子等等日常用品。
18、蒙古包:蒙古包一词来自于满族人对蒙古族住所的称呼,是游牧生活的产物。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先用木杆、牛皮订成网状方架数片,然后连成圆仓式,再用圆木组成伞形圆顶,顶中央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启阴合,用以流通空气,吸收阳光,是草原牧区传统居住用具,也是外地游人感兴趣的下榻场所。
19、第三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揭晓:罗金倩荣获摄影师大奖,苏德夫摘得青年摄影师资助奖
20、一位哈萨克诗人感叹过:“世界上走路最多的是哈萨克民族,世界上搬家最多的是哈萨克民族。”每逢转场时节,哈萨克牧人们便要携带全部家当,赶着成千上万的牲畜浩浩荡荡,翻山越岭,在大地的舞台上奔赴到下一个牧场。这种大型的史诗般的人畜大迁徙,每年四季,固定上演。有的牧民在转场牧道上一走就是半个多月,一路上遇山翻山,遇河过河,转场的生活艰辛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