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有哪些(100句)

2023-01-29 09:12:03 0 59

一、腊八粥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有哪些

1、等待喝粥的过程写得详细,喝粥写得简略。文章对八儿等待喝粥时的各种心理活动描摹得非常具体、细腻,写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逐步渲染,层层蓄势,把八儿想吃而不可得,焦急、期盼,好奇而惊异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八宝粥的香甜、诱人,也展示出儿童的天真烂漫,富有童真童趣。而在吃粥环节,并未详写吃粥的过程,而是描写吃粥的香甜和满足,更有余味,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2、②栗子、花生仁煮得软糯稀烂。

3、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象是正在呻唤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4、最后八儿终于喝到了腊八粥。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喝腊八粥的呢?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5、④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

6、品读第五部分(第20~21自然段)。

7、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子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冰心

8、名家阅读:推荐课后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9、(1)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又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体会八儿的馋嘴、可爱)(板书:计划分粥)

10、预设3: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时的惊奇,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

11、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12、然而八儿知道爹是不会把狗带到场上去的,故毫不气馁。

13、在你的心目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14、预设1: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15、缸:水缸鱼缸茶缸染缸糖缸

16、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17、小练笔: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喝腊八粥的情景。

18、精读赏析,分析人物形象。

19、着重分析指导“腻、灌、褐、筷”,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20、①“喜得快要发疯”:心理描写,略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八儿的兴奋。“眼睛可急红了”: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语言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

二、腊八粥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1、答:略写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

2、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3、《腊八粥》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里的一篇文章。学习了这篇文章,真正让我们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浓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气息映入的孩子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置在其中。

4、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

5、预设1: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6、出示:栗子会稀烂到认不清楚了把,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起来总已是面面的了!……

7、(1)指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2)无可奈何(3)肿胀(4)内容混乱的。

8、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9、(3)分角色朗读。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10、文中描写八儿一家吃粥的场面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作用是什么?

11、(4)看了腊八粥之后,八儿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12、预设2:“是呀!孥孥说得对。”

13、(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文,概括本文内容,并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这是对全文整体的把握,为更好体会人物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做铺垫。)

14、腊八粥。“我”的母亲纪念她的母亲、“我”纪念“我”的母亲、“我”的第三代孩子纪念周总理。(来源:Zxxk.C

15、褐(褐色)喝(喝水)缸(水缸)缺(缺少)

16、该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

17、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18、这篇课文叙述了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故事,通过对八儿和妈妈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表现了腊八粥的香甜和八儿的可爱、机灵。

19、C.锅铲(chǎn)搁置(gē)栗子(sù)

20、提示: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等粥喝粥)

三、《腊八粥》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3、清清楚楚整整齐齐安安静静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5、(3)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6、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7、祈丰收、祈子。即将粥涂抹在果树花木之上,祈祝多产果实、枝繁花盛。在湖北,若有不结果实的果树,人们便用斧子在树上砍个口子,将粥涂在口子上,称为“喂树”,以此祈果。增福、辟邪、避瘟疫。在河北张北,要将腊八粥涂于墙壁、树木、门环等处,以驱邪。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9、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惊喜不断

10、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11、提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12、猜想——猜测特别——特殊

1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

14、(出示课件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5、“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

16、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17、第二个场景是八儿在说如何分粥(第9~12自然段)。粥尚未熬好,八儿提前打起“如意算盘”,给家人分起了粥。个头儿还不及灶台高的小人儿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不断跟妈妈“讨价还价”,想多给自己分些粥吃,一个天真、聪慧、狡黠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噗……‘锅内又叹了声气”,仿佛是听到八儿的话后忍俊不禁的笑声,也写出了粥逐渐熟烂的情状。

18、提示:作者用寥寥数语就粗笔勾勒出了腊八粥的好味道。运用动作描写“靠”“斜立”等词和比喻修辞方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了八儿粥吃得多、吃得饱、吃得尽兴。(板书:心满意足)

19、通读课文,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

20、预设:发现腊八粥正是八儿所猜的样子,可以看到每年喝腊八粥给八儿留下的印象都非常深刻。

四、腊八粥课文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1、百度百科——沈从文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腊八粥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

2、沈从文写的腊八粥里描写八儿急切想吃粥的句子有:

3、教师指导写作: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之情。

5、“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6、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母亲就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7、钥匙(shi)汤匙(chí)

8、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9、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10、(3)找出关键词和第13自然段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11、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2、其实,“赏它几脚”的话,倘若真要八儿来执行,还不是空的?凭你八儿再用力重踢它几脚,让你八儿狠狠的用出吃奶力气,顽皮的哈叭,它不还是依然伏在桌下嚼它所愿嚼的东西吗?

13、在寒冷的冬季,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也是对身体的最大补益,腊八粥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之功,并有御寒作用,是冬令的滋补佳品

14、(1):总写腊八粥对人的吸引力,从孩子到老人都喜欢腊八粥(2~21):描写煮腊八粥的过程和八儿等着喝粥的心情以及喝粥后的情态,将腊八粥诱人的色、香、味渲染得淋漓尽致。本文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表现了腊八粥的香甜和八儿的可爱、机灵;描绘出腊八节时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15、(1)嘟囔:(2)():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16、腊八粥是中国民间的节日食品,但其实这种食物的来历与印度的佛祖释迦牟尼有关。据说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苦苦修行多年,饿得骨痩如柴,眼看就不行了。这时,他偶然遇到了一个善良的牧女。牧女给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便恢复了体力,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腊月初八成道,那天被称作“腊八”。佛教传入我国后,中国汉族地区把腊月初八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到了这一天,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诵经,并效法牧女献乳糜的传说,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这就是“腊八粥”。

17、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圈儿。

18、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

19、②“怎么,黑的!”——有点嫌弃,觉得腊八粥很脏。

20、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

五、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感受

1、从描写八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2、B.肿胀(zhǑng)沸腾(fèi)孥孥(nú)

3、首先准备熬腊八粥的食材:适量的红豆、小米、薏米、糯米、玉米、桂圆、莲子、去核的大枣、几粒花生米。根据地方口味的不同,也可以放入不同的材料。

4、从妈妈对八儿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妈妈是非常疼爱八儿的。)

5、38节名师课堂教学高清视频,带您领略名师课堂风采

6、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出示课件1)

7、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8、缸gāng(水缸)脏zāng(脏乱)筷kuài(筷子)

9、D.唾沫(tuÒ)焖饭(mèn)奈何(nài)

10、一位同学朗读第1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八儿猜想的腊八粥是怎样的呢?画出相关句子并进行品析。

11、第四个场景是八儿终于看到了锅里的粥(第14~17自然段)。八儿最终求妈妈把自己抱了起来,如愿看到了锅里腊八粥的模样,“惊异得喊起来了”。孩子的眼睛是天真的、纯粹的,用儿童的视角和口吻来写腊八粥,字里行间洋溢着童真童趣,新奇自然。栗子是“融掉了”,饭豆是“肿胀”,花生仁是“脱了它的红外套”,锅巴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既符合预想,也有出人意料之处。此处描写与八儿猜时的描写相呼应,细腻地刻画出腊八粥的变化。

12、“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13、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14、五代人。母亲、“我”、“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来源:学科网ZXXK)

15、中国人过腊八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就已过腊八了;还有记载宋朝抗金英雄岳飞吃腊八粥的点滴故事;再则还有明朝黄帝朱元璋煮腊八粥的奇闻轶事。历史如烟云一去不复返,消失得难以寻觅,但那流传久远的腊八习俗依然沿袭至今,盛兴不衰,进入普普通通的寻常百姓家。

16、预设3:“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17、腊八粥的来历从前人们家里穷,每到年终岁末,大人们便把一些红枣、核桃、红豆、小米等在腊月初八这天熬成粥,谓之为腊八粥。那么,为什么腊八粥会和佛教徒联系起来了呢,中国人过腊八是怎么回事呢?传说,腊月初八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

18、(2)解释词语。(出示课件5)

19、B.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

20、“等粥”的过程(第2~17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部分,共呈现出四个生动场景。作者将人物的活动、感受与对腊八粥的描写结合起来,主要通过八儿的所见所闻所想来写腊八粥;文中的大量对话围绕着粥的熬制过程展开,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又将八儿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粥经历了一个逐渐熟烂的过程,人也经历了一段丰富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与粥相互映衬,呈现出一个饶有趣味的“人与粥的故事”,展现出课文整体构思上的巧妙。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