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
1、诗人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联想和想象了什么?
2、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全文如下:
3、每篇古诗文精心选配以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藏品为主的历代名画,以图配文,解析古诗的大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古诗的意境。
4、答案:诗歌通过“一”字写出了雁的孤单,而“雁度南楼”又是写孤雁向南方飞去,在奋力飞回故巢。这使孤身在外的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不过,似弘的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诗歌观念却颇为一致,那就是:注重感觉和语言美的特质以及诗歌内在的音乐性,注重在整体上传达一种综合想象,并且给人以审美享受。
7、菊——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8、比如,高鼎的《村居》是一首朗朗上口的田园春景诗,描写了醉人的春光中,孩子们嬉戏放风筝的场景,搭配清朝宫廷画家焦秉贞的《百子团圆图册》,人物精致描绘的很逼真,跃然纸上。
9、从字词句讲解,拓展练习
10、比如,贾岛《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古画并不需要故作高深,从简单的提问中也能让孩子学会自己去观察这幅画,用自己的观点来理解一幅画的内容和意境。
11、古诗词中的很多典故、历史人文背景和蕴意都和现代孩子看的绘本故事有区别,光靠孩子自己领悟其实很难,因此我国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在谈及古诗词的欣赏和学习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1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13、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全文如下:
14、烧兰才做烛,劈锦不成书。——《槿花二首》
15、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16、颤动的城市。/颤动着的/是它同时闪亮的百万张向阳的玻璃窗叶。/是它同时熄灭的百万张背阴的玻璃窗叶。/从群楼巍耸的街谷,/依次地叠印出了/黎明与黄昏的颤动。/就这么颤动。/而且不只是那些石英的六方晶体。
17、这首诗开篇就将“一本书”还原成它的本相——“一棵树”,进而将对树的理解延展开去,自然而然,富于想象力。会想象,是一个诗人成为诗人的重要条件。当然,如果这首诗仅仅局限于此:书——树,肯定会略显单薄。作为一位成熟的诗人,似弘肯定不会这么一直写下去。诗的最后两节使得整首诗实现了空间的跌宕、节奏的变换,尤其是最后一节看似“断裂”的处理方式,虚虚实实的叙述,反而使得整首诗丰腴了起来。我想这是因为似弘认为,《虫洞》暗含了诗歌生成的密码,“我取下吊床/挂在两棵树之间”开启了日常语言进入诗的法门。诗歌是第五维空间,在现实时空之内和之外,“虫洞”融通了两界。
18、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19、然后悄然地走进黄昏的小巷
20、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二、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及象征内涵
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所以,从小学入学开始,想要学好古诗词,光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要帮助孩子逐层渐进地感受诗意、理解古诗词,才是正途。
4、在不同的时代,手中仅有一支笔的诗人的位置在哪里?又如何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如果世纪如一头“野兽”,诗歌如何获得能与之相匹配,乃至相抗衡的语言力量?这或许可以看作诗人王家新在持续四十年的写作中未曾忘怀、未曾中断的诗学路径,一条“向海之路”(《从石头开始》,1983)。它朝向的是一个无边的、未知的广阔世界,也是词语的危险地带。在那里,诗人写下的每一行句子,每一个词,或许会被个人无法左右的无名力量所删削、涂抹、篡改,但它们终将在黎明时分裸露出坚硬的、熠熠生辉的内核。
5、作者情感:③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达了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6、(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8、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9、《无题》李商隐(唐朝)
10、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11、(文本研读)活动一:理清诗脉
12、迢迢牵牛星札扎弄机杼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3、■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4、不觉时已入夜,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渐渐润泽了苔色。
15、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
16、当两首诗里的野兔交错闪过,我们可能仍会将此具有“绝对的写实”风格的形象,与命运、痛苦、啮心、创伤等诗人的“基本词汇”相连;甚至“那两只赤裸裸的/被吊起来的野兔”,令人不由得不想到诗人当年透过车窗所看到的,有着“温良”“安静”眼神的羊群。诗歌的抒情有着明显的节制,但他沉郁、忧伤、悲悯的基调没有改变。结尾处经“遥想”而获得的“所谓的安慰”,看似平淡实则有着锐利的反讽:反讽之矛的尖,正对着自己的心。
17、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18、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19、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0、允许孩子们在她白色的裙子上涂鸦
三、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及象征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1、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2、答:《迢迢牵牛星》借助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爱情悲剧,表达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愁别恨。
3、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表达痛别离之情。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4、A诗歌的每句的未尾字要押韵。
5、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6、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7、《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
8、在精读意象中,获得郭老诗中呈现的自由美好积极的生活体验。
9、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易引起离别者的愁绪。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选“杨花”“子规”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10、红蜡烛前明似昼,青毡帐里暖如春。
11、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12、我在梦中听见滚滚的水声
13、“我仍在梦想着一种词语与精神相互吸收、相互锤炼,最终达到结晶的诗歌语言”。“对词的关注”,对“结晶的诗歌语言”的梦想,似乎必然地把诗人导向另一个“不合时宜”的诗歌信念:“有难度的写作”或曰“写作的难度”。王家新认为杜诗的价值在于其难度,既是“语言的难度”也是“心灵的难度”,是两者之间的相互砥砺、磨炼,也是相互的映射。“有难度的写作”必然涉及现代诗歌在阅读接受中屡遭公众诟病的“读不懂”“晦涩”等问题。许多诗人为此展开过论辩。王家新认为,诗歌“自身的艰难”就是诗本身,“它的深度与高度、伟大和光荣,也只存在于这种艰难之中”。他在《答荷兰诗人Pfeijffer“令人费解的诗总比易读的诗强”》中写道:
14、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15、我愿倦怠的人慢慢入睡,
16、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盈小扇扑流萤。——《秋夕》
17、将近三十年后,王家新在《我的世纪,我的野兽:曼德尔施塔姆诗选》译序(2016)中引用曼氏诗句:“我的世纪,我的野兽,谁能/看进你的眼瞳/并用他自己的血,黏合/两个世纪的脊骨?”并问道:“是的,从曼德尔施塔姆,到我们这个世纪,我们谁不曾感到了历史这头‘野兽’的力量?”也是在这一年,诗人写下《在大堰河的故乡》,其结尾是:
18、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李中《客中寒食》)
19、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20、学校要举行诗歌朗诵大赛,这四首诗歌是必选篇目。请你为四首诗歌拟一个朗诵主题,并说明理由。
四、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以及含意是什么
1、歌词中的家乡的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却留不住当年泪光指沐浴在同一月光下,当年为依依不舍,牵肠挂肚而流的离别泪,在泪光中的山盟海誓历历在目,如今身在异乡的我,虽在烟霞莺飞草长中流泪了,但在这泪水中已没有了当年的味道,月光这一意象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乡愁、情愁。还用鸟蓬船来烘托身在异乡为异客而倍加思乡之情。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唐朝王昌龄的《出塞》中的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月下团圆中的月光含有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看到月光,我们便可联想到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清静之景来衬出诗人的寂寞孤单,引人深思。
2、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3、预设:“明、现,点、闪”,不能互换,联想要符合现实真实,“明星”不能变成“蜡烛”,联想的意境要一致,都是明亮美好。
4、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5、像海柳的小小枝丫在藻类的丛林间
6、诗人自述,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词”的问题,这种关注“不仅和一种语言意识的觉醒有关,还和对存在的进入,对黑暗和沉默的进入有关。这使一个诗人对写作问题的探讨,有了更深刻的本体论的意义”。但这种关注会被现实中断,此时诗人更清醒地意识到,“‘词’不再是抽象的了,它本身就包含了与现实和时代的血肉关系”。1979至1989年的诗作被诗人视为“练习曲”,与《瓦雷金诺叙事曲》同时作于1989年的《一个劈木柴过冬的人》,被诗人看作“转变”期的开始:
7、左侧江面上大船驶去,江水蜿蜒悬崖路险。山雄壮,水浩荡,锦旗帆飞英雄路。
8、今晚天上仿佛晶莹的花园,
9、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终日不成章,。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10、小结:诗言志,诗歌的意象(带有作者情感的物)往往代言作者的思想感情,用代入法说,牛郎织女里代言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1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2、花落:凋零,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陆游《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13、毫无疑问,文澜具备这种强大的想象力。
14、分工——分类阅读、资源共享。
15、注:安史之乱开始,他一直流亡颠沛,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
16、一群少年的野鸭聚拢在初夏的河岸
17、当我们在现实面前,陷入记忆的姿态(或回忆状态)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荒唐之举;当行为构成了情绪,就会寻求一种解脱的意识,那就是消费意识。为了解压、得到慰籍;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他所描绘的情节就是追问其意义,只因他思念,只因他孤独无所适从。
1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
1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0、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
五、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及蕴含的道理
1、④本是借助联想和想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
4、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5、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6、在一个落雪的变暗的下午
7、除了抽象概念,文澜也能对句子、诗词想象出意境,如前所展示的案例:
8、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首联营造了凄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星空低垂,愈显得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颔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氛围。
9、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10、多情更有分明处,照得歌尘下燕梁。
11、晓莺帘外语花枝,背帐犹残红蜡烛。
12、窗囗对着的那条大街路上的行人
13、学者吴晓东将“在词中跋涉”的王家新称为“寻找词根”的诗人。他以“雪”和“黑暗”为例,阐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人在对“词根”的执着寻找中,给诗歌带来的“隐喻的深度,思想的深度,生命的深度与历史的深度”。学者洪子诚也从诗人此一时期的写作中,提取出“北方、寒冷、雪”,“精神血脉”,“轰响泥泞”,“另外的空气”,“姿势”,“瞬间”等关键词。而诗人对“词根”或“关键词”或他自称“基本词汇”的寻找与反复打磨、擦亮,目的是“自我辨认”。他谈及翻译时也强调,那“只是出自爱,出自生命的自我辨认”。“自我辨认”也就是辨认语言与现实、历史与当下、美学与伦理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这一切,当然首先建立在对词语——诗人拥有的最微小又最稀有的矿石——的辨认上。
14、(唐)尹鹗《拨棹子·风切切》
15、即使曲折也不是传说中的特洛伊
16、郿坞抵陈仓,此地忌黄昏。——《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17、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18、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
19、还有一些动物和事物的称谓,乐器的名称、地名、城市名称古今都是有很大不同的,掌握这些知识也是学习古诗词所必备的。
20、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