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莲说课外拓展
1、第19课《登勃朗峰》讲解+练习
2、不蔓不枝的`意思怎么解释
3、第12课《诗经》二首讲解+练习
4、第22课《二则》讲解+练习
5、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可省略)
6、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讲解+练习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
8、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9、课外阅读《橘子》(芥川龙之介)、《月下桨声》(韩少功)。
10、答案示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1、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测试题
12、《最苦与最乐》,本单元自读课文,是一篇议论文。重在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把握作者观点,了解议论文语言特点,为八年级议论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13、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14、《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
15、回答时,应鼓励学生依据文本内容生发联想,不必一一对应,答案也不必唯一。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重在思考“洁身自好”的传统美德在现实中的表现和价值。讨论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16、骈(pián)槽枥(cáolì)一食(shí)
17、(1)探究人体皮肤的敏感性①提出问题。用一根头发在自己的鼻尖、面颊、手心、手背等部位接触一下,你很容易发现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对相同刺激的敏感性是不同的,那么不同人的相同部位的皮肤对同一刺激的敏感性一样吗?怎样利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
18、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19、陈秋宇黄天妮刘梦陈接松
20、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爱莲说中作者从莲花自身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与其它花木的比较表达了对莲花的喜爱,同时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与追求。“出淤泥而不染”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在乱世中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清高,高洁品质。"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解释莲花特点的同时也使作者对自己评价,不依附权贵,独立自主,不可亵渎。在与牡丹,菊花的比较中,肯定了牡丹与菊,但以正衬的手法表现了莲的君子气质。作者自身也未得到太多的理解与认可,但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即是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可以改变的人生追求。
二、爱莲说课外阅读
1、比如,教学《陋室铭》初读课文后,有学生提出刘禹锡“自恋轻狂”,处处以古代圣贤自比,还有学生说“刘禹锡爱装蒜,自恋到难以理解的程度”。这些都是学生最真实的初读感受。面对学生这样的情感体验,课堂上我引入刘禹锡写《陋室铭》的背景作了如下处理:
2、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将展示莲花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导入本课。通过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极大兴趣。
3、(本文约6200字,阅读大约需要18分钟)
4、又如,教学《陋室铭》,我还设计了这样两个探究活动:
5、也因为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所以人们都认为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6、赏刘禹锡写玄都观桃花的两首诗
7、答案示例: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控诉。
8、郑安妮王芳张伟洁胡一鸣
9、?如此大手笔,简直不敢相信!错过绝对不再有,赶快扫码入群↓↓↓
10、“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11、《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如下:
12、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1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的象征意义和衬托的手法,通过小结,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5、本文是篇写人记事散文,理解从小事中折射人物美德的写法是重点。
16、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17、教学重难点解析及处理策略建议
18、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19、赏荷,观其形美。《爱莲说》描绘的莲花美在()。《夏日赏荷》雨中荷花美在(),雨后荷花美在()。
20、《陋室铭》《爱莲说》,本单元的教读课文,是文言文题材。《陋室铭》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它们与《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中的“私德”之美,“私德”即使人人独善其身;而《驿路梨花》及《最苦与最乐》则补充了美德中的“公德”之美,人人向善其群。
三、爱莲说的拓展延伸
1、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以下环节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2、友人惭,下车引之。
3、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讲解+练习
4、结合对联讲述作者与策知县的故事
5、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6、试分析托物寓意的手法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7、《最苦与最乐》重在跳读阅读法的训练:感知文本大意
8、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0、一池清莲,一池美丽,从古到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各种美好的品质。请写出三首描写莲花的诗歌,并说一说诗歌里莲花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
1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写出了食马者的什么态度?
12、“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3、本单元目的一是培养学生“修身正己”,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向古今仁人志士看齐;二是学习略读之法。为了实现这两大目标,单元内容上选了古今的优秀仁人,题材上涉及散文、小说、议论文及文言文,让学生更全方面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更充分地习得略读之法。“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围绕“孝”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让“修身正己”从文化、传统、文本中走向现实,通过日常行为习惯落到实处。
14、从上面的两个表格可以看出,教材在课标推荐篇目基础上的增补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增补了大量叙事类作品。课标推荐篇目偏重描写、抒情、议论类(非叙事类)的作品,从背诵积累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安排是合情合理的;但叙事类作品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本,有着更为生动有趣的情节,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有着更为丰富的常用词和常见文言现象,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类文本虽然不必要求背诵,但熟读一定数量的名篇也是必要的。二是增补了较多先秦时期的作品。先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为后世文学、文化、学术的发展提供了无尽的源泉,语言上也为后世提供了范式,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两点都着眼于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典范的文言作品。
1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驿路梨花》,本单元教读课文,是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的动人情景,歌颂互帮互助良好社会风貌。本课重在教授学生根据小说特点,提取故事梗概,把握文章顺序理解文章构思,学会用恰当方式阅读小说。
17、这个成语经常用于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不拖泥带水。
18、在第四自然段,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巧用荷花的视角将一池荷花在风中摇曳起舞的姿态写得活灵活现。“我”“穿着雪白的衣裳”随着微风“翩翩起舞”,“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与花儿共舞,与、小鱼谈话,使得文章带上了童话的色彩。这样一来,满池荷花真的就“活”了。
19、文章为何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问题?
20、让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上落地生根,可谓任重而道远,我将在这条路上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为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尽一份自己的微薄力量。
四、爱莲说课件
1、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更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发现它的语言特征。”生本位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细心揣摩、辨析与联想,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从而帮助学生领会作者“这样建构和运用语言”的意图。比如,教学《爱莲说》我们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比较阅读:
2、渗透文化:在拓宽学生学习视野的前提下萌发文化的种子
3、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文课堂教学能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中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己的主张,进而丰富自己的思想。因此,发展与提升思维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美国的阅读教学就特别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里,我们不妨先比较一下中美两国的阅读教学情形:美国的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自主性强,课堂活动丰富,以培养技能为重点,测验形式多样,教学结果表明学生思维灵活;中国的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结构化、规范化,以教材为中心,采用标准考试,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基础知识牢固。
4、单元教学总体目标任务及分解目标
5、文章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6、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7、崇尚美德,厚植人格内在修养
8、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即嘉祐八年(1063)。《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9、③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施展,竭尽。)
10、和学生一起见山、见水、见世界。
11、导师基地班:10月31日前9800
12、答案示例:“其真不知马也!”
13、训练语言:觅取教材活水历练学生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14、意思是,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的妖媚。濯:洗涤 清涟:清水。出自周敦颐《爱莲说》,表现了莲花高洁的品质。世人通常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形容一个人人格高洁。
15、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讲解+范例
16、这里有爱花史的概述,有对莲花的描绘,有对诸花的品评,有自己感情的抒发。而这一切,无不是为了突出“爱莲”的主旨,宜接写莲,约占了篇幅的三分之一。真是既惜墨如金,又详略得当,而无文意不足。
17、导师无限学:10月31日前团报仅需6800
18、本文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
19、《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20、“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即“说马”,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问说》等就属于这一文体。
五、爱莲说课内外对比阅读答案
1、(参考答案)助词(“的”)
2、完成p91积累拓展五阅读练习《怀念圣陶先生》,及课外阅读《胡适先生二三事》(梁实秋)、《老舍先生》(汪曾祺)。
3、第16课《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讲解+练习
4、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5、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6、第3课《安塞腰鼓》讲解+练习
7、毋庸置疑,不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语文教学是残缺的。那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应该主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呢?一是发散思维,二是聚合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并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所谓聚合思维,是一种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或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方向明确、条理清楚的思维方式。这样看来,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联想和想象、比较和归纳、异中求同、同中辨异等,都应成为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思维训练的内容。
8、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9、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测试题
10、《敬恕斋铭》(南宋朱熹)、《座右铭》(明孙作)
11、两个人的时候因为家庭,有着为人妻,为人母的身份和责任,有些事你不得不去面对,不得不去选择和承担,哪怕你不成熟,也要逼着自己尽量成熟起来,为生活,为以后……朋友们总是说我傻,明明就不是坚强的人,硬要什么事都自己担着,明明是最软弱的,却偏偏逼着自己逞强,明明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个性,却硬要端着成熟的的面孔去面对所有,可知,姐妹们多么心疼你呢,要对自己好一点哈,瞧,这就是亲疏关系的区别,我只是我,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你说的没看出来,只是因为我们不熟悉而已……
12、粟(sù)食马者(sì)
13、《关于的两个问题》(钱德车、陈友冰)
14、这样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学生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教师点拨,会明白作者之所以不运用整饬的句式,是因为不同句式的表达蕴含着作者不同的深意:其“我”不是写其他人的陋室,“我”只是在突出“我”的陋室;其刘禹锡在情操高洁、独善其身的陈述背后,隐藏着他讽刺现实和愤怒不平的情感需求。除此之外,这样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学生还会明白写作意图决定着句式的选择。
15、注重审美: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使审美情趣变得高雅起来
16、丛予婕黄欣雨王晓婷方将来
17、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8、答案示例:本文通篇说马,而意在论人,这里以物作喻,用“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用“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这种写法称为托物寓意。此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例如,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激发人们的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有才之士的悲愤。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更具有辛辣的嘲讽作用。
19、《怎样选材》(人教版七下)教学设计(卢红,《语文教学与研究》)
20、从学生的仿句、仿段写作训练结果看,他们的确已经既感受到了作者的表达个性,也提升了对语言的理解和感知能力,而且还根据表达需要变化句式进行了表达。
六、爱莲说课外拓展
1、(2)仿段训练:任意选一种花草树木,仿照这一段文字写一段话。
2、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3、意思是:它虽然生长在污泥之中,但它洁白如雪,一尘不染。它的叶片,青葱碧绿,散发着特有的清香。形容荷花出泥而不染。
4、师:作者在此句中连用了5个“不”字,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5、《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6、这样引领学生品味语言,经过点拨,学生自然会明白不可以改变顺序的原因:其课文更多地表达的是对世人竞名逐利的世态人情的批判,含有伤心、失望和警示的意味,改文更注重对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的表现,含有知音难遇的伤感;其课文直指社会弊端,改文则只是在抒发个人情感。这样教学,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就一目了然地表现在了课文语句的顺序安排上,文章的写作意图也便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了学生眼前。
7、(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8、口语交际《应对》讲解+轶事
9、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10、课文配有插图,荷叶挨挨挤挤,荷花各具姿态,随风摇曳。插图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荷花的美丽姿态,又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引发美好的感受和体验。
1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